当时,美国和苏联采取的做法都是在第三代战斗机研制启动的同时,开始研发配套的新一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但是以我国航空工业的实力,尚无法在保证歼-10战斗机研发进度的情况下,研制配套的新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恰好此时我国从埃及得到了苏制米格-23战斗机,并且由此获得了第一种加力推力超过10吨的喷气式发动机——R29-300涡喷发动机。这也是当时我国能够接触到的性能最先进的国外喷气式发动机,其12.5吨的加力推力能够基本达到歼-10战斗机的性能需求。
于是,我国航空工业部门在确定了歼-10战斗机设计方案的同时,决定在动力系统上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对苏制R29-300涡喷发动机进行仿制,国内代号涡喷15,争取尽快完成设计定型,保证歼-10战斗机至少有堪用的动力系统。第二步则是同时展开代号涡扇10的新型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利用涡喷15涡喷发动机配装歼-10战斗机原型机进行试飞的这一过渡期,尽快完成涡扇-10“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最终实现歼-10与涡扇10“双机合璧”的设计目标。
不过,让中国航空工业技术人员想不到的是,即便是得到了苏制R29-300涡喷发动机的实物进行测绘仿制,涡喷15发动机的研发之路还是走得非常艰难。对于我们来说,从涡喷7/13到涡喷15的技术跨度太大了。所以,从1984年到1991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动机研发单位只完成了涡喷15发动机的全尺寸金属样机。这一年,这台涡喷15发动机全尺寸金属样机还配装在歼-10战斗机的全尺寸金属样机上,从形式上实现了双机合一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歼-10战斗机全尺寸金属样机采用的还是类似于F-16的椭圆形皮托管式进气道。而且,当时歼-10战斗机后机身以及发动机舱都是按照涡喷15的尺寸来进行设计的。
如果按照当时的计划,继续研发涡喷15发动机为歼-10战斗机配套,即便能够保证研制进度,该型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也很可能会给战斗机试飞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当时,歼-8Ⅲ战斗机换装涡喷14发动机就是最为典型的教训案例之一。而且,按照当时国外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展趋势,早已经完全淘汰了高耗油率的涡喷发动机。没有想到的是,一切的转机就发生在1991年。这一年,我国确定从苏联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苏-27双发重型战斗机。为此,相关单位在了解到苏-27战斗机装备的AL-31F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性能后,发现该型发动机非常符合歼-10战斗机的使用要求,其技术水平远非仿制R29-300的涡喷15发动机可比。
2024-11-25 10:28:22
2024-11-25 10:43:33
2024-11-25 18:59:44
2024-11-25 10:27:03
2024-11-25 18:55:05
2024-11-25 18:57:51
2024-11-25 10:47:17
2024-11-25 10:34:42
2024-11-25 10:30:21
2024-11-25 10:32:00
2024-11-25 10:36:01
2024-11-25 10:41:07
2024-11-25 10:39:10
2024-11-24 21:49:37
2024-11-24 21:56:13
2024-11-24 22:06:46
2024-11-24 21:51:06
2024-11-24 22:03:28
2024-11-24 21:58:42
2024-11-24 21:53:20
2024-11-24 22:00:54
2024-11-23 23:07:17
2024-11-23 23:01:50
2024-11-23 23:10:14
2024-11-23 2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