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台军隐身导弹艇装上海剑二导弹,却付出个代价

至于为什么两种发射系统的研制进程都那么拖沓,台军方、“中科院”和台当局立法机构自然是各有话说:台军责怪“中科院”拿了钱不办事,说好的研发期程没有履行;科科院则指责台军急功近利又很抠门,总想着花小钱买大件的好事,全然不顾复杂防空系统研发需要大量资金的客观规律;立法部门则反复从中添乱,一方面违反台军的决策,冻结部分预算干预导弹研制的规划,另一方面则和科科院就各种琐碎问题杯葛不清……加上科科院确实在导弹垂直发射并且转向之后如何确认初始坐标这事儿上迟迟没有突破,所以别说垂发系统了,连倾斜式固定发射系统构型的研制都推进得磕磕绊绊。

按照“中科院”的解释,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从空空弹改为舰空弹的过程中,除了折叠弹翼、助推器这些弹上结构的更改与发射架的研制,与导弹系统相关的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的研制也消耗了其大量的精力。毕竟都21世纪了,台军总不能真因陋就简搞个IDF战机的GD-53机载雷达顶到桅杆上来糊弄事。

三坐标雷达终归是要的,相控阵体制也少不了,多目标交战能力也得提升一下,而研制雷达相比改进发射架的成本和难度自然要高出许多,以科科院的本事,拖沓多年自然也就不奇怪了。某种程度上,要不是地空型号的剑二飞弹系统在雷达和作战系统上与海剑二如出一辙,而且也获得了陆军的订单和预算支持,海剑二的研制进度可能还要再拖一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