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迷评论 > 正文

周小平:导致中印冲突的本质竟是体制问题

什么是中印边界冲突的真正原因?我说是体制问题你们信么?中印边境问题历来已久,但比较引人瞩目的冲突分别是1962年、1987年和今年2017年这三次,只不过由于中国方面长期争取同印度恢复和维持友好关系,所以这些冲突均采取低调处理,在公开媒体上很少谈及。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知道的人多一些,解放军以千余人伤亡的代价毙伤俘印军近万人。这场战争的失败对印度军事和政治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1987年的边境冲突就不太为人所知了,那一次印军再次入境挑衅并被解放军歼灭了小股部队,而后双方都进行了局部动员但最终没有升级为战事。2017的这次对峙也持续了一月余,有消息称印军一再向边境进行增兵死赖着不走,相对应的国家也在针锋相对加强了部署。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还是希望这次的冲突能和平化解,毕竟战争对哪个国家来说都不是好事,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嘛。况且更重要的是,和美国搞什么南海仲裁或薩德入韩不同。我们真没必要和印度一般生气,搞得好像我们中国的对手是印度一样,这多跌份是不是?在笔者看来,要解决中印冲突,就要分析本质原因,只有从本质原因下手,才能以最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关于这次中印边境冲突的原因其实很多人都做过战术层面的分析。比如这里既有英国殖民者挖坑的历史原因,也有分裂分子挟印自重的民族原因,还有双方地缘政治发展诉求冲突原因……总之原因很多。但若是我们把视角聚焦在冲突的时间上,或许又会发现另外一个层面的原因。要知道,这三次边境冲突,均是印方首先挑起的,且时机动机都十分耐人寻味。1962年冲突爆发前恰逢中国内有三年自然灾害损失惨重,外有中苏交恶压力大增的时期,印方判断中国将无暇顾及西藏边远的山区,于是大踏步推进军事前进政策而最终引发了冲突。1987年的冲突同样如此。当时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还没有结束,同时由于要集中精力改革开放,在国防上投入实际上是减小的,这让印方同样认为有机会可以捞一把。而此次中印边境对峙中,印方也明显是出于某个众所周知的时机考虑的。印度为什么这么喜欢干趁火打劫的事?毛泽东在当年谈起62年那次冲突时,曾说想了10天10夜,总想不通尼赫鲁(即当时的印度总理)为什么要来搞我们?智者有时候的确想不通愚者的做法,因为愚者根本就不按套路出牌啊。因为智商上的缺陷,所以他们真的有可能干出一些在智者看来,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所以当年毛主席自然也想不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干那种损人不利己的事。而假设今天我们回顾中印体制差异的话,你就会知道,尼赫鲁攻击中国的答案或许可以很简单:“因为这是印度体制下,自然而然的一个结果。”和中国不同,印度是一个实行多党制度的国家,是几个大的政党通过选举交替上台,因此印度网民往往以“人口最大的民主国家”来自居,中国的一些公知也喜欢用印度有选票来恶心中国,并认为印度比中国强,生活在印度喝恒河水更幸福。而在国外Quora论坛上,每当有外国人在中国问题下面夸奖中国时,也总会有一些印度网民跳出来反对,他们认为政治体制是印度的优势所在,能令印度最终超过中国。印度的制度真的是优势吗?笔者本文并不是想说印度实行的这种“西式民主体制”的坏话,毕竟这种制度好不好大家有目共睹。全世界190多个国家,有许多被美国强制推销这种制度,这些国家就包括印度、海地、叙利亚、阿富汗等等,而这些国家绝大多数混得很惨。唯一好点的只有韩国和日本,但这两者的共同地缘特点就是离中国很近,因此,这其实是美国需要扶植它们来钳制中国罢了。如若不然,韩国和日本或许也会和苏丹和海地一样没啥区别。而印度在实行“西式民主”中过程也确实暴露出了这种“西式民主制度”的很多问题。我们都知道,像类似印度这类人口众多条件差的国家发展问题,必须要走工业化的道路,而要走工业化的道路,就必须要解决土地问题、种姓问题、教育问题等。而这些问题都是有巨大阻力的。当中国共产党以社会革命的形式大刀阔斧推进时,印度的民主制度却似乎无能为力;在大事要事上,中国政府可以果断忍痛做出割舍,印度的政客们却经常犹犹豫豫。所以直到今天,印度的这些问题依然一个都没解决好。(作者 | 达康同学 微信公号:zg5201949 独家原创)为什么犹豫?因为选票。以土地问题为例。印度的土地私有的,地主以私有制的土地为基础把大量农民控制在身边。同时,印度农民的人数众多,是政客们重视的最大的票仓。这就导致每一任政府都拼命去讨好地主和农民,不敢出台工业用地的政策,而导致工业发展始终倍受制约。在印度投资的企业都对土地的问题倍感头疼。韩国某钢铁企业曾雄心壮志的想在印度投巨资建厂,但达成意向12年之久却最终因土地问题没法解决而放弃。整个过程中,每当印度政府想推进一点,但反对党总是组织利益群体以选票施压,导致此事最终一事无成。几十年来印度依旧低价出口着铁矿石同时高价进口钢铁工业品,一直甘居于低端下游。解决深层次矛盾会一次次被推给下届,谋划本届之外的长远打算也似乎吊不起胃口,相反而通过冒险来谋取眼前的利益则就很容易引起政客们的热情了。中印边境冲突是表现之一。1962年的尼赫鲁很有可能就这样想的:首先,给印度塑造一个对手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其次,对抗中国会得到美苏真金白银的巨额支持(美国美元援助因此从1亿增加到10亿);最后,煽动民粹可以巩固他个人在印度的地位。而至于会有什么后果,他可能真没多想。而这次中印边境再起波澜,并不能排除莫迪也是同样的想法——他所谓的“改革”太需要煽动民粹来拉动选票平衡国内愈演愈烈的矛盾了。你看,印度的政治体制,对印度负责么?而我们呢?中国呢?中国的关键在于政府永远在做大的布局和前瞻性的规划。这种深远的思考和行动布局,和鼠目寸光的印度一比,简直就是云泥之别。毕竟中国刚建国,就开始规划全民扫盲和建设各种水利工程以及工业基础了。毕竟中国的人均GDP早年吊车尾,还不如非洲一些国家的时候,就已经在做全国高速公路规划了。毕竟高铁开工时中国的人均GDP还是和菲律宾一个档次呢。航母、洲际导弹,歼20立项的时候,中国人是真的有很多连茶叶蛋都吃不起呢!所以今天你看到中国繁荣,不是天上天掉下来的,而是凝聚了无数真正高瞻远瞩,气吞山河的伟人和伟大团队的心血,规划、设计、施工、拼命、熬夜、追赶、研发、以及创造出来的。所以,今天的印度网民不用纠结中印谁会赢得未来的胜利,因为中国真心没拿印度当对手。借用海军少将科学家马伟明(就是讲话时,上将都跑去给他打伞的哪一位)的那句话:“要领先就领先美国。” 是的,在各行各业中国人眼中,恐怕也只有美国是超越的目标了。毕竟连小周也天天嚷嚷着要在文化上“干掉美国”不是吗?中国最终是要证明自己这套体制比美国人强的,所以当然只能是以美国为目标。因为中印在这点上的不同,所以根本没拿印度当对手,所以莫迪老仙跑来瞎凑什么热闹?赶紧哪儿热就哪儿呆着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