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经历了什么,为何遣返时少了五万多人?

1945年,苏联俘虏共计65万日军,其中40万战俘在1948年以前遣返,再减去优胜劣汰初期死掉的几万人,只有大约10多万人留在西伯利亚一挖一麻袋,这些人的特点就是适应力强,体魄强健。

从1945年开始,仅仅2个冬天,日本战俘的死亡率就高达8%,在这其中大概46%的人死于营养不良,其余基本都是死于天气原因造成的疾病,比如伤寒类或肺部疾病等等。

遣返顺序大致这样,首先,非日本人优先释放,其次是日本病号,药是没有的,但可以尽早把你遣返回国,死半路上那是该你倒霉。

战俘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农垦工作, 苏联人同样爱往暖和地方扎,有轻活同样不爱付出重体力,偏偏西伯利亚这片土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等极其丰富,但地广人稀,所以把日本战俘都放走,苏联政府实在舍不得,战后苏联的资源同样需要得到急速补充支持生产,比如煤矿、金属、木材等等,这些都是相对匮乏的物资。

衣食住用,穿衣方面,苏联人前几年是不管的,没有经济效益哪来的费用支出呢,节约如苏联可不舍得这份花销,尤其还是用在战俘身上,所以日本战俘就只能穿着夏装干活,想不被冻死就要加紧活动,否则一会儿人就冻硬了。

吃饭方面,当时苏联的普通百姓想吃饱都很难,何况战俘,况且还没产出就先投入,这笔账怎么算都划不来,所以只能让战俘们节衣缩食了,看似超额完成任务的战俘比其他普通战俘多出了很多食物供应量,其实最后都是吃不饱。

为了防止战俘们吃饱后太欢实,所以即便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也不会提供给他们足够的粮食,包括蔬菜在内每天只有3-4斤的供应量,如果是现如今的白领,一天都吃不了一斤半,但从事重体力的话,3斤多的粮食&蔬菜真不多,食量问题在新时代很少有人能体验,但这毫不夸张,因为笔者勤工俭学时期的“标准餐”是2斤8两,我可不是从事垦荒开矿这种重体力劳动。

您再想想日本战俘干的啥活,吃肉都是精确到按克计算的,别管战俘是两餐或者三餐,其实就是一顿饭的量,而且根据苏联到期解密的资料来看,标准归标准,实际上,当时的苏联也在遭受大规模饥荒,人口大量减少,生产资料受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战俘的粮食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能活下来的战俘都是蟑螂级别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