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67天内控制了东北大鼠疫

百余年前,东北鼠疫,短时间内,横扫东北三省,人一家家的死,收尸都来不及。当时,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是最高危人群,死亡率超过40%。然而,就在鼠疫发源地,哈尔滨傅家甸,一名医者在累累尸首间,坚定的行走,最终扼制了这场灾难。

这名医生叫伍连德,马来西亚华裔,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从小生长在国外,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的他,来中国没几年,就遇上百年一遇的大灾难,临危受命成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伍连德的父亲伍祺是广州人,16岁就独自跑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闯荡,后来和本地建筑商的长女林彩繁成婚。两人共生了15个孩子,存活下来的却只有11个,伍连德是他们的第4个儿子,取名伍连德,意为兼备五种美德。

从小,伍连德就显露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决心。

1886年,7岁的他进入大英义塾就读。家里没有专门供他学习的房间,他就哪里空就在哪里学。他家只有一盏煤油灯可以照明,为了不影响家里的其他人,他每次都等到家人入睡后,才点燃起碗里的小椰油灯,在摇晃不定的烛光下苦读。

有一次,他放学回家后就病倒了,请了很多医生,都表示无能为力。三个星期过去了,大家都绝望了,打算给他准备后事,没想到,他的病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从这以后,原本想当一名翻译的他,最终选择了医学作为职业。

1899年,伍连德获得剑桥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院奖学金,成为该院的第一名中国实习生。

1903年,年仅24岁的他,就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4年后,胸怀报国理想的伍连德,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1910年,东北瘟疫流行,得病者发烧、咳嗽、出血,然后死亡,皮肤几天内变成紫色,每日死亡人数以百计,引起民众和政府的极度恐慌。

当时日本与俄国政府以保护侨民为理由,威胁中国政府,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疫情,将不准中国人进入东北参与防疫。为了使中国出洋相,俄国更是尽量夸大这场瘟疫,竭力强调中国的落后,说中国不像文明国家俄国那样有应付这种突然灾难的能力。如果将防疫大权交与日俄,更等于交出东北主权。伍连德在临危之时,受清廷之命任北满防疫处总医官。那一年他只有31岁。

在当时的医学界,以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

伍连德最先认为这次疫情是“肺鼠疫”,可以通过人和人之间传播的。

伍连德提出防治措施:划定疫区,加强检疫,消灭致病源。但是在当时,切实做好每一项措施,都是在对传统宣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