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这位元帅险被活活打死却仍忠于苏联,获斯大林尊重

1945年4月,朱可夫率领三个方面军共计250万大军逼近德国首都柏林,对柏林西面最后一道屏障塞洛高地发起进攻。此役苏军打得气势如虹,却被西方国家耻笑,原因是苏军的选择非常多,最终却偏偏要多付出数以十万计的伤亡,简直是“不尊重士兵的生命”。这场战役被认为是朱可夫以及二战苏军将领们指挥作战风格的缩影:必须依靠庞大的军队和强大的炮火、重武器,才能打出震撼人心的胜仗。

虽然饱受质疑,但朱可夫本人并不在意。实际上纵观二战历史,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苏军中“技术流”的指挥官并不少。在前一篇文章我们讲到的叶夫列莫夫非常爱惜士兵的生命,总是选择最巧妙的战术以减少伤亡,指挥艺术可谓高超。在最顶级的苏军名将中也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军事天才,他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无论是二战苏军“三大名将”,还是陆军“三驾马车”,除了地位无可撼动的朱可夫元帅外,罗科索夫斯基均入选,由此可见其指挥作战的水平是被公认的。加上高大英俊的外表,罗科索夫斯基在苏军中非常耀眼。不过,罗科索夫斯基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却又非常不幸,他曾差点在狱中被打死,还被枪决了一次。然而,这却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1896年12月9日,罗科索夫斯基诞生在波兰。父亲是波兰人,母亲是俄国人。按照我们的习惯,罗科索夫斯基应该是一名波兰人,但他日后却将自己视为一名苏联人,效忠苏维埃政权,即便是这个问题差点要了他的命,他的立场也从未改变。罗科索夫斯基的父亲开火车,这个工作报酬丰厚,因此他的家境并不差。然而就在罗科索夫斯基4岁时,父亲工伤身亡,母亲又积劳成疾,于1910年去世,一个完美的家庭支离破碎。

这本该是罗科索夫斯基的不幸,然而对历史来说却是幸运的。年仅14岁的他被迫到厂子里打工,受到剥削。一战爆发后,罗科索夫斯基虚报年龄加入俄军,被分派到卡尔戈波尔骑兵团。十月革命后,这个团决定效忠苏维埃政权,罗科索夫斯基也很快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内战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并于朱可夫建立了战友关系。朱可夫对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才能表达认同,两人终生保持着亲密的战友关系。要知道,朱可夫交友和做事要求都很高,从这一点来看,罗科索夫斯基的人品与能力都是没的说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