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嘉庆帝遇到的三件尴尬事,看过就知道大清要衰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清朝历代皇帝里,若论十分没存在感的一位,当属大清朝第七位皇帝:嘉庆帝永琰。

无论比起他之前,康雍乾三帝的“雄才大略”,还是比起他身后一二次鸦片战争年间,道光咸丰们的凄风苦雨,夹在中间的嘉庆帝,无论正史野史,都是相当低调。上世纪学者余秋雨的散文名篇《一个王朝的背影》里,更给他一句话评语:“嘉庆为人比较懦弱宽厚,在父亲留下的这副担子前不知如何是好”。

但这话说嘉庆帝,其实也有些不公平。

因为,他父亲乾隆帝留给他的“这副担子”,其实是口实实在在的锅:满朝腐败严重,官员蝇营狗苟,西南大起义持续九年,外加水旱灾害各种麻烦,年年都在闹。他执政(亲政)的二十一年,也几乎是天天在拼:抓贪官毫不手软,隔几年就重办大案要案,多次下旨怒批玩忽职守官员。外加年年免去各地积欠钱粮,想方设法给老百姓“减负”。如此“拼”法,跟懦弱宽厚实在不搭。

但叫人叹息的是,饶是这般硬撑,嘉庆帝治下的清王朝,纵是闯过了各种难关,却也无奈每况愈下。努力治国的嘉庆帝,到底成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代表人物。可谓越努力越无奈。

为何会如此无奈?下面这几桩尴尬事,或许就能讲明白:尴尬背后,不止是嘉庆帝的苦,更是清王朝“中兴无望”的因由。

尴尬事一: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其实,初登基时的嘉庆帝,虽然深知大清积弊够多,却也很有雄心壮志,甚至盼着自己能像唐太宗一样,干出一番直追“贞观之治”的大业。他尤其羡慕唐太宗的地方,就是大唐贞观年间那“群臣直言进谏”的热闹场面。还特意以“唐太宗纳谏”为题材,写下著名的感事诗:“贤君容直臣,纳谏终无咎。”

当然,嘉庆帝也不是空羡慕,亲政那年的正月(嘉庆四年正月),他就立刻下诏书求直言。比起前代帝王的类似操作来,嘉庆帝这一次,却是十分实诚。诏书里要求“诸臣务须宅心虚公,将用人行政、兴除利弊、有裨实政者,各抒诚悃,据实敷陈,佐朕不逮,用副集思广益之意。”也就是有什么话,各位大臣就放开胆子说,大小官员无论品级,都要放开胆子给朕说话。只要对国家有利,再大的忌讳,朕都听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