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1950年春夏之交,为何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最为恐慌的日子?

1950年春夏之交,为何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最为恐慌的日子?

文/徐焰

1950年春夏之交,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最为恐慌的日子。自海南岛被攻占、舟山撤守后,许多人预感到下一个目标就是台湾。当时相当大一部分“党国要员”对守台湾根本丧失了希望。而争相逃往海外。蒋介石在大陆的两个最有力的经济支柱都远飞而去——孔祥熙去南美洲经营橡胶园,宋子文去美国当了寓公。在国民党内位居第二的李宗仁更是在美国称病不归。蒋介石嫡系的军事将领也有相当大一部分自奔海外或寓居香港,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原徐州“剿总”司令官刘峙竟不顾自己的上将之尊,跑到印度尼西亚当了一个华侨中学的教员。

在1949年10月和11月金门、登步岛两次作战后,台湾当局为了振奋一下已经极度颓丧的士气,曾天天吹嘘所谓“古宁头大捷”、“登步大捷”,并吹嘘这是什么“转折点”。一部分国民党军政人员还一度相信共产党只能陆战,不能渡海,多少有了一些守合的信心。可是海南岛和舟山的弃守,使这种信心一下子被打掉了大半。这时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看到的只是陆上和海岛防御的节节败退,金门一仗之后根本没有什么“转折”。

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日趋崩溃,美国加紧了控制台湾的策划,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西太平洋防御链”之中。

1948年11月24日,美国总统特别军事顾问李海签署了军方“关于台湾战略地位备忘录”,其中强调要“不使共产党统治台湾。确保一个对美友好的台湾政府”。此后1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和军方的文件报告几乎都把对台政策的目标定为“不让福摩萨落入共产党之手”,只不过有的主张直接用军事占领,有的主张以外交和经济手段使台湾“自决”或“联合国托管”。1949年1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和军事代表团团长曾以此为根据,就蒋介石向台湾撤退并以台湾为基地一事向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抗议”。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于1949年4月15日还公开宣布:台湾的最后地位将由一项和约决定。

美国当时的目的,是把蒋介石拒止在台湾之外,另外扶植亲美的地方势力控制台湾。

蒋介石自从日本投降后就看中了日本在台湾留下的较好的建设设施,企图把台湾作为反共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1946年10月蒋介石携宋美龄第一次赴台湾视察后,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台湾尚未被共党分子所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今后应积极建设,使之成为模范省。”1948年秋季以后,国民党军在大陆已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又把台湾当作未来的栖身地,因而对台湾绝不可能放手。1949年1月蒋介石正式宣布其嫡系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并不顾美国的反对,将大批军政人员撤到台湾,蒋介石自己也于同年5月26日迁居台湾。

1949年蒋介石入合之初,美国国务院有些官员,如政策设计委员会主任凯南等曾主张把蒋及其军队驱逐出台。但美国政府决策者认为拒止蒋介石入台已不可能,又想通过介入台湾省政控制台湾。在1949年年内,美国军方也一再研究军事占领台湾,将台湾作为美国战略基地的计划。蒋介石面对美国的压力,为了换取美国支持并容忍他据守台湾,被迫做了重大让步,于1949年底撤换了陈诚,让留学美国归来的吴国桢当了台湾省主席,又任命非黄埔的留美学生孙立人为台湾防卫司令。

尽管蒋介石对美国做了一系列让步,并不断乞求美国的支持,但是从1949年末至1950年春天这段时间里,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一度还出现过举棋不定的态度。当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崩溃时,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出两面性:

一方面在外交上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并给予少量军事经济援助以巩固台湾;

一方面和蒋介石拉开距离,表示要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并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外交接触。

这两种手法其实都服务于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美国已经在华取得的特权,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遏制”共产主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