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7日的“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由于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不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所以往往我们会处于被动的情况。倪光南院士呼吁研发国产操作系统,进而在网络空间斗争中掌握主动权。
目前,中国已经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程序员,并形成了一批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中国人用上了国产的搜索引擎、支付软件、通信软件等产品,而曾经被基于厚望的红旗Linux却半途而废,为何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就这么难呢?
开发操作系统资金和人力要求巨大
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工作量非常大。举例来说,Windows XP 有代码4000万行,Windows 7 有代码5000万行,3.6版本的Linux 内核代码就有1590万行,而linux的发行版Debian系统代码行数达6500万行,而且这些代码还都是经过软件厂商反复精简的结果。可能大家对几千万代码行数的工作量没有概念。举个参照系,WPS代码大约在百万行这个级别,雷军执掌的金山软件重写WPS用了3年时间。
因此,要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必须要有非常庞大的财力和人力才能胜任。
在资金上,微软在开发Vista所花费的研发费用超过了200亿美元,Linux仅内核据如果根据人员投入的规模,据测算也耗资数十亿美元。
在人力上,在开发Windows XP时,微软集中了5000余名程序员编写代码。Linux虽然不靠任何一个商业公司支持,但已经得到全世界程序员共同维护,红帽公司、Intel、IBM、甲骨文、微软等国际巨头也积极参与其中,同样具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国产linux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相比之下,国内做操作系统的公司的开发人员,大一些的有三、五百人,小的甚至不足百人。在资金投入上,国内公司更是捉襟见肘,而且还往往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某家从事国产操作系统开发的公司就因为长期亏损,只有投入没有收入,被税务机关怀疑从事洗钱,还专门进行过检查。
软件产业虚胖技术人才相对匮乏
诚然,中国软件产业和互联网企业创造了海量的GDP,演绎了一批造富神话,吸纳了大批就业岗位,但却存在产业虚胖、大而不强的问题。
正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中国软件业从教学到产业基本上跟着西方的技术标准走,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独立自主。
就以大家每天都用的杀毒软件来说,国产浏览器都没有国人自己编写的浏览器内核。现在的国产手机的操作系统基本上是安卓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户界面。某以杀毒软件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其杀毒软件用的是罗马尼亚的BitDefender引擎。不少厂商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于媒体聚光灯下的云解决方案,其实上也是国外开源软件的二次开发,有些厂商虽然也贡献了少量代码,但含金量远不及宣传中那么足......
(某手机厂商以安卓为基础开发的用户界面)
由于在标准制定上依附于西方的技术体系,国外巨头和中国各个大学堪称典范的“合作”关系下,使得我们大多数的学生只学习在西方搭好的技术框架下做“填空题”。这使中国有较为丰富的应用软件人才,可以给微软、苹果、谷歌做应用软件。但却缺乏开发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人才。何况合适操作系统研发的人才,往往有很多更好的职业选择,很难长期沉淀在这个行业中。
此外,国内程序员有一个共识——就是不能写一辈子程序,必须向管理层转型,最后的目标就是做项目经理之类的职务。资深程序员转为管理层后,就不再从事一线开发或者很少从事一线开发,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
大公司无心研发自主操作系统
也许有人会问,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市值非常吓人,公司非常有钱,而有钱就可以招募足够的技术人才,那么打造一个操作系统总是可以的吧?
从财力上看,国内互联网巨头是具备开发操作系统的实力的。但市场经济时代商业利益至上,上市公司需要像股东会负责,做一个独立自主、安全可控的操作系统在经济上是划不来的,与众多股东的利益相矛盾——在Windows、安卓、IOS等操作系统已经处于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满怀理想的开发者会被残酷的现实撞得头波血流。
因此,互联网公司不可能选择长周期、高投入、高技术门槛的自主研发之路。为了跑马圈地,抢端口,赚快钱,基于安卓的二次开发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某互联网公司声称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编写的代码仅限于重写了虚拟机。
(某互联网公司基于开源软件二次开发的操作系统)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
2024-11-13 09: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