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中国远火威力强大却存缺陷 美陆军用战机导弹来解决

众所周知的是,在当今世界的远程火箭炮领域,身为后起之秀的中国可谓当之无愧的领跑者,诸如A100/200/300、AR-1/2/3、“卫士”-1/2多种产品线涵盖了280毫米到370毫米口径,用途从传统的战场遮断打击,到先进的远程对地精确打击应有尽有,甚至个别型号还能一定程度上替代短程弹道导弹,成了“小国的战略武器”。

但这些远程火箭炮系统并没有解决一项固有的缺陷:它们所发射的火箭弹,只能攻击时速不高的地面目标。

图为“陆基发射型小直径炸弹”的发射设想图,其发射车就是美国现役自行火箭炮MLRS。

而在大洋彼岸,同样装备有M270和HIMARS(前者轻量化版本)的美国陆军显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成本极高的NLOS垂直发射导弹因成本问题,和整个FCS(未来作战系统)项目一同下马之后,美国陆军就被迫和接近成型的远程机动目标打击能力失之交臂。

为此,美国陆军就盯上了美国空军的一样“新玩具”,那就是原本专为隐形战斗机设计的“小直径炸弹”(SDB)。

图为F-22弹舱内的小直径炸弹,其装载尺寸甚至小于AIM-120导弹。

由于“小直径炸弹”弹如其名,其直径尺寸为适应隐形战斗机的狭窄弹舱设计,所以它也能塞进MLRS火箭炮的220毫米发射管,这成了美国陆军“看上它”的最大原因。

当然,小直径炸弹本身不具备动力,它只能在战机投放之后展开弹翼进行滑翔,因此美国陆军肯定不会将小直径炸弹直接“塞”进M270火箭炮的发射管,而是用现役的M26型220毫米火箭弹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小直径炸弹的助推器,整个系统就被称为“陆基发射型小直径炸弹”。

图为搭载激光制导炸弹的MQ-9“死神”无人机,使用无人机进行激光制导已经是成熟战术。

据美国陆军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搭载第一代“小直径炸弹”的试验产品已经趋近成熟化,目前现在能达到150千米的射程,而精准度则和空军投放的小直径炸弹没有区别,在GPS模式制导下能达到3米的圆半径误差,因为火箭弹只负责将滑翔炸弹推举到目标附近的高空,最后的制导是在弹翼滑翔状态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