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航工业集团直升机所完成了中国首部直升机柔性共形天线的研制,并将在某款新研制的直升机上采用。据相关报导显示,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对“柔性共型天线”的定位是为了匹配“速度更快、隐身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直升机,由此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柔性共型天线”的出现是隐身直升机在研的信号。
图为国外厂商展出的共型阵原型,可见其高度贴合于飞行器的蒙皮弧度。
所谓“共型天线”,就是将雷达、通信等设备的天线整合在飞行器机身的蒙皮或蒙皮内。而在此之前,飞行器机身的天线必定要突出于机身外表面或占用关键部位,诸如预警机的“大圆盘”和“平衡木”、战斗机机身外的“刀型通信天线”、乃至于武装直升机的机鼻或旋翼顶的“顶个球”,都是为传统平面雷达天线阵列专设的空间。
这些凸出于流线体机身的天线,毫无疑问会给飞行器增加极大的空气阻力,乃至于大大降低飞行器平台的飞行性能,至于隐身不隐身的问题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图为“顶个球”的AH-64D“长弓阿帕奇”。
当然,单用一个“飞行性能损失”的说法显得较为笼统。先以家喻户晓的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为例:纵观整个“长弓阿帕奇“,我们不难发现其旋翼轴顶的相控阵雷达几乎游离于整个机身(包括旋翼)之外,因此该部分的结构强度相当有限,可以说是整架武装直升机强度上的“短板”所在,也正是“长弓阿帕奇”最大容许过载的命门。
换句话说,若能将这部分天线整合在机身内部,“长弓阿帕奇”便可以在战场上做更加复杂和随心所欲的机动,不再受薄弱的天线结构限制。
图为展开平板雷达天线的卡-31舰载预警直升机。
另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则是苏/俄设计和制造的卡-31舰载预警直升机,其预警雷达天线为折叠式,不用时能够贴合在平坦的机身下方,以减小阻力。
但在展开时,这面巨大的长方形天线就极大地限制了卡-31的飞行速度,甚至还影响到了它的飞行稳定性。
当然,这台E-801雷达的设备位于机身内部,所以若能将天线集成在卡-31机身的蒙皮上,那么它在速度方面的飞行性能就将得到极大改善,雷达启动和转移的时候都能飞出最高速度。
2024-11-06 10:43:30
2024-11-06 10:35:57
2024-11-05 09:49:44
2024-11-05 09:45:15
2024-11-01 09:40:43
2024-11-01 09:44:02
2024-10-31 10:17:45
2024-10-30 11:30:00
2024-10-30 11:11:33
2024-10-29 10:10:42
2024-10-28 09:26:55
2024-10-28 0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