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
中国现有抗结冰能力最好的机型,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它们不是歼10、歼20,也不是运20,而是商飞的ARJ-21和C919。而讽刺的是,这两种飞机经常被人否定其自主研发身份,称其买办飞机——而运7、运八/九这样完全仿制苏联五十年代产品的飞机,反而很少被人这样称呼。
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国内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在恶劣天气和地形中,大量运用空中力量的传统,对于飞行器防冰除冰是异常不重视的。这又反倒过来,导致国内的大量基础设计陈旧的飞行器(包含飞机、直升机等)型号应对恶劣气候的能力很差,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严重不足。
国内第一个冰风洞是为了防止歼10因为传感器结冰而坠毁
国内第一个结冰风洞,是为了歼10配套需要,在90年代由传感器厂家参照俄罗斯技术建造的;其大小仅有18x28厘米,最大风速仅有200米/秒,最低温度-35度。
图:2013年之前中美冰风洞对比
而真正为中国飞行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的气动中心,直到2004年才建立了一座30x20厘米大的风洞,而最低温度仅有-25度,最大风速只有60米/秒,后两个指标连仪器厂的冰风洞水平都不如。
这两个冰风洞,是空警200预警机6·3结冰坠毁之前,中国仅有的冰风洞。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防冰/结冰研究水平,其真实水平是不难想象的。
和大型飞机的救生问题一样,防冰结冰在国内的高度重视,也是6·3空难用血的代价换回的。国内第一座较大型风洞在2007年开工,2013年开始初步投入使用。
在连基础补课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国内在90年代以后的原生设计机种——包括歼10、FC1、L15、歼20、运20等,却都获得了同时代至少及格以上的防冰和除冰能力。
2024-11-05 09:49:44
2024-11-05 09:45:15
2024-11-01 09:44:02
2024-11-01 09:40:43
2024-10-31 10:17:45
2024-10-30 11:30:00
2024-10-30 11:11:33
2024-10-29 10:10:42
2024-10-28 09:26:55
2024-10-28 0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