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的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内,存放着一块名为“中华龙鸟”的化石。然而,这块名为“鸟”的化石,却并非鸟类,而是一种生活在亿年前的恐龙。它为何被命名为“鸟”?后来又是如何“验明正身”的?
这块中华龙鸟化石长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化石上的动物既像小型的恐龙,又像一只准备飞翔的鸟。它的头骨低而长、脑颅很小,前肢短壮,后肢和尾巴长,牙齿呈锯齿状。最为奇特的是,它的身上披有“羽毛”,与常人印象中的恐龙十分不同。
图为中华龙鸟化石。(新华社记者 赵洪南 摄)
“这块中华龙鸟化石最初发现时,曾被专家认为是原始的鸟类而得名。”辽宁省朝阳市文化研究学者雷广臻说,1996年,全身披覆着原始绒毛的中华龙鸟化石发现于朝阳北票市四合屯村。后来,这块化石辗转到了时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的手中。季强和他的同事分析了化石上的“原始羽毛”及化石似鸟类的特点,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这一发现和命名很快轰动了古生物界。
中华龙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遍布全身的丝状绒毛,这也是最初将它命名为“中华龙鸟”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带有“羽毛”的非鸟类恐龙被发现,“羽毛”显然并不能作为区别鸟类和非鸟类恐龙的依据。随着对中华龙鸟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利用系统发育学的方法,确定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是美颌龙的一种。
2023-02-09 09:34:19
2023-02-09 10:00:31
2023-02-09 09:48:44
2023-02-09 10:51:52
2023-02-09 10:12:52
2023-02-09 10:36:04
2023-02-09 10:04:27
2023-02-09 09:19:58
2023-02-09 10:18:38
2023-02-09 10:41:35
2023-02-08 09:28:47
2023-02-08 15:18:43
2023-02-08 16:10:48
2023-02-08 15:31:08
2023-02-08 09:20:19
2023-02-08 09:35:40
2023-02-08 09:55:10
2023-02-08 15:55:33
2023-02-08 16:07:05
2023-02-08 09:13:42
2023-02-08 15:41:12
2023-02-08 09:44:36
2023-02-08 15:50:14
2023-02-08 09:41:42
2023-02-08 1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