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迷评论 > 正文

中国改革开放方式务实 并未放弃自身遗产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7月18日发表一篇对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专访后的文章称,据彭博新闻社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越欧元区。专访摘编如下,供读者参考:

《论据与事实》周报问:苏联和中国上世纪80年代都实施了自己的改革。为何改革在苏联导致经济崩溃,在中国却带来了繁荣?

阿列克谢·马斯洛夫答:两国改革的主要区别在于,苏联是突然采取西化方针,用西方经济模式代替苏联模式。而中国的改革方式从一开始就是反映国家特色和非常务实的:从西方借鉴一切对中国有利的东西,同时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中国广泛对外开放市场,但做得非常谨慎。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有象征意义。启动改革的同时,中国人并未放弃自己的遗产,而是将其发扬光大。

问:中共在开展改革后继承了哪些历史传统?

答:中国的执政阶层始终是面向社会的。中国古代政治论文的主题往往是官员如何服务人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领导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转折时期,中共领导层不断适应新形势。而苏联的党政官僚不想、也无法办到这一点。

“中国腾飞从逐步试验开始”

问:中国的腾飞从哪里开始?

答:从逐步的试验开始。先是在一些沿海地区设立引进外资的经济特区,然后才把在那里试行的制度推向全国。

至少有四件事,中国的做法与俄罗斯不同。

首先,它没有出售国企,而是推动私人资本建立新企业。国家仍然掌握主要经济部门——冶金、能源、石油、采矿业等。

其次,中国在邀请外国投资者时设置了严格的条件,向他们提出用庞大的消费市场交换技术。

第三,中国尽力使民众保持对本国金融系统的信任,没有像苏联那样搞激进的货币试验。

第四,中国限制外汇流出,从而积累起自己的外汇储备。

问:俄罗斯也曾尝试建立自由经济区——在纳霍德卡、加里宁格勒……但并未取得什么成果。

答:国外知道俄罗斯自由经济区的人少之又少。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许多饭店里都有宣传册,用不同语言介绍如何向该国投资、有什么好处。最先带来资金的是华侨。领导人用他们的例子表明,对华投资是安全和有利可图的。

“中国努力吸取苏联教训”

问:中国人对企业家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