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5日,中原野战军一举把敌黄维兵团12万人马包围在双堆集。黄维跑不脱了。于是,敌杜聿明在徐州的兵力的下一步动向,就成为淮海大战的关键了。
对此,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认为杜聿明下一步行动,有两个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出逃。但是,蒋介石已无机动兵力,因此杜聿明放弃徐州的可能性最大。
而后者正是解放军求之不得的。
为什么?
因为,杜聿明如果固守徐州,以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为依托,将增加华野歼灭他几十万大军的难度。
于是,粟裕决定不把敌人堵死在徐州,而准备全力来对付杜聿明的突围。
11月28日,中央军委来电,向粟裕指出:
“黄维解决后,须估计到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往南逃跑可能。”
中央军委也认为杜聿明会逃跑。
但是,他会如何逃呢?
粟裕认为杜聿明的徐州之敌,有不待黄维被歼就放弃徐州的可能——对中央军委“黄维解决后”的判断在时间上有突破。
那么,杜聿明向哪里突围?
粟裕他判断他有三个可能的突围方向:
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向南逃——这可以快速出逃,但要马上解决装载3个兵团的船只,杜聿明一时难以完成,如遭解放军尾击,他们还会陷入背海作战的境地,有被全歼危险。
二是直接往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这可以避开解放军主力,但一路河川纵横,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且两边都是老根据地,易被地方武装和民兵骚扰,也是一条难走之路。
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并且离黄维兵团近,还可以同另一路援军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相呼应,南北对进,达到既解黄维之围,又集中兵力防守淮河的目的。这个西南方向,可以一箭双雕,但缺点是将遭到解放军两大野战军的强大打击。
据此,粟裕认为,敌人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杜聿明走第三个方向的可能性最大。但是,杜聿明一旦成功,尤其是与黄维会合成功,那么战局将发生不利于我的重大变化。因此,第三个方向也对解放军威胁最大。于是,在兵力部署上,粟裕决定把重点放在敌人向西南逃窜这个可能上。
2024-11-22 09:56:55
2024-11-22 10:06:20
2024-11-21 10:24:1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