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史秘闻 > 正文

村民口述“血战湘江”:山坡上到处是尸体

村民口述“血战湘江”:山坡上到处是尸体

1934年11月底,接连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后的中央红军在广西兴安、灌阳、全州之间的湘江两岸,与国民党近30万“追剿”大军血战四天四夜,最终突破了蒋介石精心设计的第四道封锁线。

湘江之战,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成为长征中战斗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也是人民军队自创建以来受创最重、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此役有两支成建制的红军部队被阻隔在湘江东岸,陷入敌军重围之中。一支是红34师,另一支便是红6师第18团。

红6师即著名的兴国模范师,组建于1932年10月,是中央苏区唯一一支整师从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师的部队。1933年6月编入红3军团序列后,转战南北,战功卓著。长征出发时,红6师下辖第16、第17、第18团,共5000余人,除少数干部外,指战员大都是江西兴国人。

湘江战役遗址——界首渡口。资料图

湘江战役中,面对桂军7个团的疯狂进攻,红3军团第5师在位于灌阳县西北部的新圩顽强抗击了三天两夜,以伤亡三分之二的巨大代价,为军委纵队和后续军团撑开了一条渡过湘江的西进通道。11月30日黄昏时分,红18团奉命接替伤亡惨重的红5师,担负起新圩方向的阻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