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正文

世界各国的钢盔大比拼:中国的第一款

在一战爆发之前,从来没有过防护型钢盔这个概念。而当时的战术也决定了枪弹依旧是战争的主力,装备有头盔的国家只有普鲁士(德国和奥匈)军队,他们使用的是尖顶的小头盔,英文名为Prussian Pickelhaube。这种头盔主要是礼仪使用,在1842年由普鲁士皇帝腓特烈四世推广使用。而这种头盔早期的时候使用的还是皮革制造而非钢铁。只有少部分的钢铁尖顶盔在开战后才被制造出来,在此后被德军的Stahlhelm取代。

一战:头盔早期摸索的时代法兰西雄狮:亚德里安头盔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种具有防护能力的钢盔是由一战法军发明使用的亚德里安钢盔。这种钢盔是第一种为防护而设计的钢盔,从外形上这种头盔与现在常见的工地安全帽有点像,帽檐前沿较长,两边无护耳,顶部有加强筋以防止冲击变形无法使用,帽徽根据兵种和军种不同而划分为步兵骑兵型(手榴弹标志)、侦查兵型(号角标志)、炮兵型(交叉火炮标志)。材料采用的是低碳钢,延展性较好,适合快速冲压大规模生产(当时冲压技术远没有现在发达)。能够防止破片却无法防弹,总重约为765克。

这种钢盔出现于1915年,由亚德里安将军提倡并设计制造,在一战期间能够有效的保护士兵免受炮弹碎片的杀伤,保守估计在一战期间保护了数百万士兵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一战时期除了法军士兵,包括非洲军团和美国远征军使用的都是亚德里安头盔。另外,在一战中临阵倒戈的意大利军队在一战时期也采用的是亚德里安头盔。这种钢盔在一战后仍广泛使用,并出口到各个国家。在民国时期,滇军使用的就是亚德里安头盔,这一点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有着描写,滇军士兵董刀戴着的就是亚德里安盔。

大英帝国的创意:布洛迪钢盔在亚德里安盔之后,英国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设计了布洛迪钢盔。布洛迪钢盔最早于1915年设计,英军代号MK1型钢盔,美国的仿制版本为M1917型钢盔。这种头盔非常有特点,采用的是长檐圆帽设计,没错,我们常见的奔尼帽、渔夫帽和草帽就是这种设计。因为这种头盔长得像飞碟,因此一般外号为飞碟盔或者草帽盔(tommy)。这种头盔材料依旧使用的是低碳钢,后期型为了增加防御效果使用了锰钢,

这种头盔从一战用到二战,型号从MK1到MK2。在一战时期主要提供给英国及英联邦的军队,美军仿制型的M1917钢盔也在战争末期投入使用,并一直使用到二战前期。这种钢盔在二战时期广泛的配属到英联邦尤其是英属印度军队,并通过滇缅公路输送给中国军队使用。著名的中国远征军早期英械部队使用的就是改进型的MK2钢盔。

精准的德国工艺:Stahlhelm头盔一战中期,德国人也发现了自己的尖顶盔除了是非常显眼的靶子外一无是处,于是将尖顶盔大量裁撤下来,换装了新型的Stahlhelm头盔。这种头盔最早于1916年投入使用,相比法国的亚德里安盔和英国人的布洛迪头盔,这种Stahlhelm头盔设计更加合理且完善。这种头盔带有小帽檐,两边有小护耳,前段高开口可以保证不影响士兵的视野,后段稍微延长可以保护士兵的后脑勺,而且无论是前缘还是后缘都采用外飘式,提高防护面积的同时也保证不会影响士兵的观察和舒适度。

内部悬挂采用软质皮革和结实的软绳连接,保证头盔外壳不与头部直接接触,发生小规模形变时不容易二次受伤(同期其他头盔仍然有部分硬性连接)。这款头盔材料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强度更高的硅镍复合高碳钢,并采用了淬火处理,在头盔的防护性能上有着较大的提升。然而代价就是这种头盔需要进行热锻工艺加工并进行二次热处理,成本和制造费时更高(同期其他头盔均采用冲压)。

一战时期的Stahlhelm头盔主要服役于德国、奥匈帝国以及仆从国军队。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也通过仿制Stahlhelm头盔设计出自己的突击队头盔,然而时间已经到了一战结束的1918年,对战争的影响并不大。

二战:头盔全面发展的时代德意志工艺的延续:M1935头盔除了之前提到的亚德里安头盔和布洛迪钢盔以外,二战时期德军使用的依旧是Stahlhelm头盔的改进型,时至今日大多数现代头盔均有该头盔的影子。二战时期德军著名的M1935(即军迷常说的M35/42盔)采用的就是这种头盔设计,相较早期的Stahlhelm头盔,这种头盔外形上将全护耳变成了半护耳,并在头盔的边缘进行了回转包边处理。头盔上预制了透气孔,保证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同时通过改进头盔的内部悬挂以保证头盔在受到强冲击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提高缓冲程度,并在材料上更换了更加结实且耐用的钼钢。唯一的缺点就是没能解决钼钢的冲压技术,因此仍旧采用热锻+热处理的加工方式(这里存在争议,欢迎大神补充讲解),这个问题一直到1940年才得以解决,并生产出简化版的冲压M40/42型头盔.

这种头盔在二战期间广为流传,并大量装备各个国家的军队。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三个德械师和教导团等精锐部队,这些部队大多装备M1935式钢盔,帽徽采用的是青天白日旗。而在抗战时期,中国国内的部分厂商根据M35型头盔进行了相关的仿制工作(产量不高且信息不全,但是是有仿制的),因此中国军队无论是那个军队都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德军头盔。这一点在电影《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着非常直接的体现,龙文章头上一直戴着一顶M35钢盔。

而值得一提的是M35头盔原本设计时主要是给欧洲士兵使用,所以头围设计较为小。而东方尤其中国人普遍国字脸、头围大,在穿戴的时候难免有些难受。且在发生形变或者碎石敲击时会对头部造成二次传导伤害。笔者在体验M35钢盔(中国现代军迷厂商复刻)的时候被同学拿弹匣砸了一下,整个耳朵嗡嗡作响。后来国军仿制的部分头盔据说根据中国人头型进行了改进,但是只存在于军迷论坛,并没有相关的证据能够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