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正文

解读兰德公司报告中国要适应美国的焦虑

这份研究报告评估了中国参与战后秩序的特点和前景,提出了关于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看法。笔者将对这份研究报告内容的要点予以介绍与解读。

一、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

报告实说,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战后秩序的政策走向积极。中国已加入数百个主要机构,逐步加强了对多边活动和规范的直接和间接支持,并表示将致力于加强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从过去二十年来看,中国没有对抗或破坏国际秩序,而是有条件地支持国际秩序,其参与国际秩序的水平和质量与大多数国家相当。

兰德公司的报告说的基本是事实,但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水平和质量与大多数国家相当”,这一点不太确切。由于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且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因此中国参与国际秩序的水平和质量比大多数国家要高。事实上,中国缴纳的联合国费用大大增加了,在联合国中的作用也相应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中的份额增加了,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联合国运转每年都要产生很多经费,这就需要成员国们进行费用的均摊。最高摊款限额不能超过整个预算的25%,最低不能低于0.001%。根据联合国会费分摊办法,2010年到2012年3年间,中国正常预算分摊比额将由2.667%增长到3.189%,增加0.522个百分点。到了2013年,中国的比例开始上升,由原来的3.19%大幅增至5.15%(1.3亿美元折合大约8亿人民币)。2016-2018年期间,中国将承担7.921%的联合国会费、10.2%的维和摊款,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会费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维和经费贡献国。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朝旭在10月9日举行的第73届联大第五委员会常会关于会议组织工作的会议上强调,联合国预算资金使用应该更加重视全面绩效管理。马朝旭表示,财政是联合国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已足额缴纳了2018年会费与各项摊款,中方希望各国以实际行动支持联合国多边主义事业。根据秘书处测算,2019至2021年中国会费和维和摊款将大幅增长。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方将继续履行好应尽的财政义务,同时确保资金投入能够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2017年拖欠联合国会费已达8.96亿美元。联合国2016至2017年度核心预算为54亿美元,美国应承担其中的22%;维和部队经费79亿美元,美国应承担其中的28.5%。事实上,历史上美国曾多次拖欠联合国会费。1995年10月,美国拖欠联合国正常会费和维和经费总额达到14.3亿美元,导致联合国的财政状况恶化。2015年10月,联合国成员国拖欠的常规预算费用超过9.5亿美元,其中美国拖欠8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在上台后的首份预算案中表示,对那些“不能显著推进美国外交政策利益的国际组织”,美国当局有意“削减或终止对其资助”。他在“推特”上写道:“联合国拥有巨大潜力,但现在只不过是一群人聚在一起闲聊、打发时光的俱乐部。太可悲了!”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改革方案,但直到2015年才生效。至此,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占比从3.996%升至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位。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7日发表题为《中国在世界银行换到“成人桌”》的报道称,世界银行将逐步减少对中国的贷款。根据世行成员国上月末达成的增资方案,中国将增加在世行的股权份额。中国在世行主要基金中的股权比例将从4.5%提高到5.7%。这一幅度看似很小,但中国确实在一步步逼近日本。日本的比重从6.9%下滑至6.8%,而美国仍将以15.9%的比重保持最大影响力。报道称,无论作为借款人还是贷款人,中国似乎都是赢家。不仅如此,中国还在主导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发展。报道认为,中国自己并不一定要完全另起炉灶,有时觉得它更像是在推动投资组合多元化。

二、中国对现有国际秩序作必要的补充

中国不仅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而且对现有国际秩序作必要的补充。中国对现有国际秩序作必要的补充既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又为世界提供了公共产品。但中国的作法却引起了美国的焦虑。

报告称,展望未来,中国对于共同秩序的机制、规范和规则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各种结果都是可能的。随着其日益强大,中国表现出挑战和修改现有秩序的意愿。比如,中国建立了诸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等机构,这些机构更贴合中国的利益,但可能与现有机构职能重叠,从而引发竞争。在人权问题上,中国提出重新定义关键术语以反映中国的立场。在其他方面如贸易和防止核扩散,中国支持核心准则,但没有完全遵守现存秩序。

报告认为,最大的变数是中国的中期(大致是下一个十年)政策走向。十九大报告表明,中国计划采取更大胆的方式处理国际领导力问题,更深入地参与维和、气候变化等关键机制和问题。与此同时,中国也可能会进一步挑战西方崇尚的自由民主价值观。由于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在国家综合力量的指标上超越美国,中国无法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的规则制定者。然而,中国的蓬勃发展已经加剧了其与美国在国际体系中领导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竞争,主要是在地区层面,但也越来越多地上升至全球层面。在某些领域(如气候变化)和地理区域(如“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的影响力可能超过美国。与美国在塑造国际秩序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方面日益激烈的竞争是否会升级为对该秩序的破坏仍有待确定。

对于兰德公司研究报告笔者作以下几点评价:

1.亚投行是世界银行的必要补充

按照《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条款》的规定,世界银行的宗旨是:(1)通过对生产事业的投资,协助成员国经济的复兴与建设,鼓励不发达国家对资源的开发;(2)通过担保或参加私人贷款及其他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当成员国不能在合理条件下获得私人资本时,可运用该行自有资本或筹集的资金来补充私人投资的不足;(3)鼓励国际投资,协助成员国提高生产能力,促进成员国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4)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与其他方面的国际贷款配合。

亚投行的宗旨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财富并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其他多边和双边开发机构紧密合作,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应对发展挑战。

比较世界银行与亚投行的宗旨,不难发现二者有一定的业务重合,也就是报告中所担忧的竞争。但无论是世界银行也好还是亚投行也好,二者都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而主要是以促进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的,只不过亚投行的投资重点是亚洲而已。因此,这种竞争对世界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美国之所以对亚投行焦虑在于,世界银行的主导权在美国手中,而亚投行的主导权却是在中国手中。美国担心的是中国利用亚投行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而已。美国如果有这样的担心不妨加大对世界银行的投入,多为发展中国家服务,美国的影响力自然就会盖过中国。发展中国家是欢迎中美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而竞争的,中国对此也持欢迎态度。

2.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影响力可能超过美国是由于美国退出该领域

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继续奉行“美国优先”的战略并退出巴黎气候协议;10月12日,美国国务院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2月2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宣布将终止参与“全球移民协议”;2018年6月19号,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妮基•黑莉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3.“一带一路”是在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能够向世界提供互联互通、金融机构、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等物质和理念上的公共产品。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题为《连接欧洲和亚洲-对欧盟战略的设想》(以下简称《设想》)的政策文件,这是欧盟迄今就欧亚互联互通提出的最为全面系统的政策主张,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将其称作欧版"一带一路"。

早在今年伊始,欧盟前任驻华大使史伟在2018年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正在制定有关欧亚的大陆互联互通的国画蓝图,这个合作框架将同中国及其他一些欧亚国家进一步发展共同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对接。"史伟口中的"蓝图",就是这次出台的《设想》。

美国是最先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的。2017年5月17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元首、高管、专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塔吉克政治学家努拉利·达务拉特发言说:如果塔吉克斯坦能强化有竞争力产品的生产,则产品将迈向“一带一路”参与国市场。美国曾尝试提出该类方案,如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多次提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但由于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出现了新的麻烦,便逐渐“遗忘”了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