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焦点 > 正文

为什么一场飓风会难倒整个美国

为什么有些中国人轻轻松松解决的事情,欧美人却视若登天?

为什么有些中国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欧美人却觉得不可思议?

而这两天,飓风哈维重创美国的新闻席卷全球,很多人惊讶地说:“这是美国吗?为什么美国是这样子的?”但对于久居欧美的我来说,这一切都是意料之内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导致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救援效率低下、防灾能力差、救灾能力不足等“欠发达”的现实问题呢?对此,本期专刊我们将从制度问题、思想问题、效率问题、基建问题、房屋质量问题以及救灾体系问题这几个方面切入,向您展现一个我切身体会到的真实欧美。

当然,在看正文之前,你先记住一句话:你要感谢你的祖国,发展中的“超级中国”!

正文:1.制度具有随意性质,没有完善问责制度

早前在国内,有无数公知和牧羊犬告诉我:西方的制度无比先进,是中国永远不能企及的。而当我来到欧美后,则有不少人问我:“怎么样,还是国外好吧?”对此,我想回答的是:“你知道什么叫’一出国,就爱国’吗?因为看见了西方真实的模样,所以更爱自己的国家”。

我在欧洲,先后见证了当地多次的民主选举。我问我身边的白人,你凭什么投下这神圣的一票,他们的回答是:“因为他说他会解决我们的问题,给我好处”,更为令我吃惊的是,有些人的回答是:“因为他长得好看,声音好听”。我想,应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这有点儿戏,但这样的“民主”游戏,在欧美总在反复上演。在欧美,一个领导人的诞生可以是靠一张巧嘴的忽悠,一张俊俏的脸,或者是巨大的财富与利益。但是,嘴巴会吹不代表会做事,长得好看不代表做事漂亮,家财万贯不代表会经营社会。

所以说,欧美的政府或地区负责人,“治理”能力上有着极大的缺陷,简单地说就是:他们可能在玩游戏。因此,我们也可想而知,当这样的社会反生动荡或者面对灾难的时候,因为其领导人的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的不到位,所导致的“人为灾难”是多么的严重。所以,像本次飓风在美国登陆后,官员的救灾不力与不作为成为了民众抨击的槽点,但我想说:自己挖的坑,还是要自己填。

其次,是对事物处置的“决议”问题上。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也好,欧洲的议会制度也罢,在平日里显得安宁无事,但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或者特殊的紧急情况,这样的社会制度则会极大的制约处置的效率或者导致责任的推辞。

我记得一个多月前,我曾经住过的小城发生了暴风灾害,有很多建筑和车辆受损,当地损失相当严重,按理说应当第一时间出现救援力量,并且清理城市的灾难现场,但事实却是:发生风暴灾害的时候是假期,政府官员度假去了,过了两天,也只是派来了警察拉起封锁线,警示“危险区”,但灾难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的场面,一直保留了近一个月之久,直到我离开了也没用恢复妥当。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摊这滩浑水,地方政府肯定在开会商讨,但救援资金谁来出?

谁去负责?要不要给灾民补助,补助的资金能否批下来······这些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大问题,因为他们的工作是“契约式”,他们没有绝对的义务对救灾负责,而即便是有人愿意当英雄,挺身而出,他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救灾资金凑不到,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赴汤蹈火,手下助理表示“加班要加工资”。不要怀疑,这次美国的飓风救援效率低下,无疑是有着类似的现象出现。

再者,欧美社会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完善的救灾机制。从国家到省市,再到县里,镇上,村里,几乎形成了“一条龙”的救灾机制,从救援物资的储备、到救援力量的调度,都是有计划有安排的,而且中国的救灾,有责任落实,有问责制度,所以官员更负责,救援更积极。与此不同的是,在欧美,这些方面则是松散的。政客们平日里忙着耍嘴皮子,谈世界大道,却很讽刺性的,连基本的救援系统都是模糊的。面对巨大的灾难的时候,谁负责,怎么负责,怎么撤离等等,都成了现实的问题。

2.把利己作民主真谛,个人主义很不团结

在相关的报道中,我们看见,在美国当地的灾难现场,美国人的利己主义凸显无疑,有灾民为了抢先得到救援而向救援人员开枪,而更多的人,则一起上演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豪情壮志,你很难看到美国人能像中国人一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魄力,也很难找到“用自己生命去救更多人”的英雄事迹。

导致这样现象出现的,是西方过渡强调的“自我”。

回想一下,在过去的数百年的时间里,西方人的一贯作风是什么——自己没有财富,便去掠夺;别人过得比我好,就去破坏;利益胜过一切,反咬一口不是事。在过渡强调“利己”与“自我”的意识形态下,尽管乔装打扮成“文明先驱”,但人性的劣质依旧显露无疑:哪个领导人对我有好处我就选哪个;老子不满意就要罢工,影响了别人关我什么事······这样的思想充斥着西方社会,所以“舍生取义”、“无私奉献”这样的精神和事迹,在像美国哈维飓风灾难中,是很难出现的。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有欧美人愿意伸手援救,其初衷是和中国人不同的——欧美人的援救是建立在人道主义和宗教思维上的,而中国人的自发性援救是建立在“家国情怀”上的。不论是“以身殉国”,还是为了同胞“赴汤蹈火”,中国人在集体事物上的英勇和积极,都是源自“家国情怀”,这是一种精神文化,事发自内心的情感感召,而不是像欧美人一样,是“教化”的定向思维,是宗教的束缚“洗礼”。

所以,不论是美国飓风的灾难现场,还是欧洲的地震灾难现场,你都很难看见,像中国人那样的“一涌而上”的磅礴大气,因为他们还不明白中国人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一家人。而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是,即便政府的救援不力,他们也要等待政府的救援,最后等不到了,再痛骂几句,我一直很不明白:难道等死比自救舒坦?(我的意思是,欧美民众过于依赖政府,这也是西方政府“美化鼓吹”的结果)

3.效率早已成为硬伤,慵懒正在腐蚀根基

当然,如果只是不团结、个人主义问题突出也就罢了,欧美最致命的硬伤是组织能力和社会效率极度低下。由于凭借曾经的掠夺财富,长期过着相对饱满的生活,导致了欧美人都极度慵懒,办事效率低下,这直接导致了其经济一蹶不振,社会活力缺失。

我的亲身经历是,在欧洲,办银行卡要提前一到两周预约,而到现场办卡则办了三天时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新学年的的入学注册。8月16号的时候,我所在地区刚刚结束了假期,按理说是要恢复工作的,可当我到了大学的秘书处的时候,上面虽然写着工作,但是我却被告知工作人员度假还没回来,五天后(21号)再来办理手续;于是,我强忍心头不快,五天后到了办公室,在漫长的排队之后,办公室的一个白人小姐接待了我,她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对我说:”您必须预约,否则我不会帮你做“,我问她:”可你不是喝咖啡吗,就一会儿的事情“,她则说:“我们这的习惯是要预约”。

于是,按照约定,我三天后再次来到办公室,但考虑到欧洲人办事效率低,并且迟到半小时都是不算迟到的社会氛围,于是我选择性地迟到了两分钟,结果进到办公室后,工作人员以“迟到”为由拒绝了工作,并且悠闲地喝着咖啡,可预约的服务时间是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我的服务时间还有58分钟);无奈,我只能向相关负责人反映了这样的问题,最后,又过了两天,仅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便解决了所有问题。这并不是个例,类似的事情还出现在邮局、警察局等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