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精选 > 正文

接下来,印度还会冒险吗

虽然战后印巴分治,但独立建国的印度继承了原英属印度殖民地91%的工矿企业,钢铁、黄麻、造纸等产业更是全部继承。

正是当时领先于亚洲的经济实力和从英印殖民政府继承的政治影响力,赋予了印度从国家领导人到经济学家们的干云豪气,使得尼赫鲁满怀自信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放言:“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在1949年10月2日给各邦首席部长的信中声称:“今天全世界都公认亚洲的未来将强烈地由印度的未来所决定。印度越来越成为亚洲的中心”。

相比之下,新中国起步时经济基础远远不如印度。

根据我在《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一书中的详细整理计算,当时印度主要工业品产量、产业结构、人均GDP等指标普遍高于中国50%以上,甚至接近10倍。

比较1949年中印12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发电量,中国产量高于印度者仅有原盐、卷烟、纯碱、烧碱4项产品,其余纱、布、糖、原煤、发电量、钢、生铁、水泥、硫酸等9项印度产量均大幅超出中国。特别是钢,1949年印度产量几乎高达中国产量的9倍。

正因为如此,尽管中国朝野上下从未将印度列为自己“赶超”的对象,而是始终紧盯苏联、西方列强;但在实现“超英赶美”之前,开国领袖们不得不先从印度手里收复多项经济、政治、军事主权:

解放军入藏,素称“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最初补给中相当一部分需从印度采购解决,在1952年4月6日给西南局、西藏工委等机构的指示《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中,毛泽东主席特别强调:“印度可能答应交换粮物入藏,但我们的立脚点,应放在将来有一天万一印度不给粮物我军也能活下去。”

1954年4月29日,《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签署,同时互换照会,规定印度撤退驻藏武装卫队,并将其在藏全部驿站和邮政、电报、电话等企业、设备全部交给中国政府,中国由此收回了当初英国攫取的在藏全方位政治、经济、军事特权。

1957年,新中国在藏区推行人民币,自19世纪下半叶起在中国西南广大地区扮演事实本位货币的印度卢比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中国内地居民赴藏经商须以银元兑换卢比的历史终结,中国从印度手里收复了西南金融主权。

……

2

1962年战后,在数十年不懈“赶超”苏联与西方列强的进程中,中国顺带完成了对印度经济的全面、大幅度超越:

1970年代中期,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全面超越印度。

2008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一地位至今越发巩固。特别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其产出2013年就占到了全世界1/3,等于第二名德国的两倍半,印度制造业望尘莫及。

1950年印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中国的2.85倍;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中国GDP和人均GDP指标均为印度5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