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英国战史学家公开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秘密报告

尼赫鲁10月11日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表示,印度军队已经接到命令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以“解放我们的国土”,这意味着印度实际上已经对中国宣战。正如第4师指挥官尼兰詹·普拉萨德(Niranjan Prasad)将军后来写道:“当我们在前线得知尼赫鲁总理决定要发起进攻时,我们很清楚中国人肯定不会坐以待毙”。——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确未坐以待毙,战争就这样爆发了。中国人的进攻既可以说是被迫做出的反应,因为考尔将军(General Kaul)已经于10月10日尼赫鲁讲话前先对中方展开了进攻,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先发制人,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印军遭受惨败,印方的军事冒险行动不得不暂停,以积蓄力量再次向中方发起攻击。

记者:为什么独立之后的印度一定要坚持英国殖民者划定的边界线呢?

马克斯韦尔:这其实就是一种浮士德式(为获得财富、成功或权力而不择手段——观察者网注)的交易。英国当局说:“以后不要再提我们英国在印度做过的事情,作为回报,你可以坚持麦克马洪线。当然,你也可以把我的这番话公诸于世,放弃麦克马洪线以及大片土地,那时你的人民和反对者会怎么看你呢?尼赫鲁先生?”

记者:为什么你对尼赫鲁这么反感呢?一开始你不是很崇拜他吗?

马克斯韦尔:“反感”(hate)这个词用得有点重了。我只是批评他在边界问题上的政策。我很了解尼赫鲁这个人,也很欣赏他,他是个很有个人魅力的人。我曾两次担任印度外国记者协会的主席,这使我有机会与他有些个人接触;另外我作为英国《泰晤士报》驻新德里记者,有时也有机会采访到他。在我报道中印边境争端的日子里,与尼赫鲁的接触和私人友谊其实与我今天内心的耻辱感是有关系的。我一直站在印度一方,没能看到显而易见的事实——中国并非一个咄咄逼人的国家,其实中国一直努力希望与印度达成互利双赢的边界协议。在我报道中印争端的那段时间,北京已经有人注意到我了,有中国人说“这个《泰晤士报》记者不是被收买了就是蠢”。我当然没有被任何人收买,我也不蠢,我只是被意识形态蒙蔽了,反共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让我很难看清真相。今天还有很多记者的报道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因为实际上美国一直在延续冷战时代的政策。

记者:众所周知,尼赫鲁本来是中国人的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对中国表现得如此强硬?

马克斯韦尔:关于这个问题,大卫·霍夫曼(David Hoffman)和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等几位学者给了我一些启发。他们的理解是,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曾提议中印双方就边界问题展开谈判,而这位印度领导人认为中国总理的这一提议是对自己的冒犯——尼赫鲁认为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与外国之间的边界已经是清晰明确的,谈判是没有必要的。

记者:咱们还是回到《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这个话题。你能不能谈一谈,这份有50年历史的报告今天读起来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呢?

马克斯韦尔:这份报告表明,“中国无端侵略印度”是彻底的谎言,印度于1962年挑起边境争端才是战争爆发的真相。当然,报告并没有如此直白地叙述,这一结论隐含在密集出现的军事术语中,对于没有经验的普通读者来说,很难解读出什么清晰的内容。不过从这份报告中,你还是能看到印度人的有趣心态。自独立以来,印度人(或者说尼赫鲁总理本人)就认为,印度的国家边界应该由印度自己单方面、私下里全权决定。尼赫鲁和他的顾问们从未有一刻想到应该与中国人坐在一起谈一谈两国间的边境问题,一个理智的、对国际关系有基本理解的政治家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尼赫鲁和他的顾问们自行确定了中印边界线并将其印制在地图上,宣称这就是最终的正式边界,这份地图上的印度版图甚至还包括英国殖民者当年都从未觊觎过的阿克塞钦(Aksai Chin)地区。

如果印度人能仔细阅读这份报告,当然这份报告的确不那么容易读懂,他们就会知道是强大的政治压力将印度军队置于不适任的政治领导之下,印军只是在盲目地执行尼赫鲁政府的好战政策。自始至终,“前进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就一直遭到印度士兵的抵制,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一政策肯定会以印度在战场上的失败而告终。然而,由于推动该政策的意志来自印度上层,军方别无选择,只能执行。该报告的撰写者曾伤感地引用了一句诗来抒发自己的心情:“他们不能问为什么……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执行和死亡”。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时期,印度总理尼赫鲁与前线军人握手(资料图)  记者:你的历史著作《印度对华战争》详细描述了印度军队的溃败过程,该书基本上是根据《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写成的。“中国无端侵略印度”的说法在印度深入人心,却遭到了该书的否定。1970年该书出版,而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Nixon)就访华了。你认为这本书在帮助西方理解中国方面起到了多大作用?

马克斯韦尔:这本书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对尼克松总统本人中国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也读了这本书,我想他是1971年读的,那时这本书刚刚在美国出版,书中的内容改变了他对中国的看法。随后基辛格向尼克松推荐了这本书。这些细节在历史档案中都有记录,尼克松、基辛格和毛泽东三人的谈话录中也有相关的记述。基辛格还在北京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托人给我带来消息,他说基辛格对他讲:“那本《印度对华战争》让我意识到我们是可以跟你们打交道的”。当时全世界到处都在传“中国突然攻击了无辜的印度”,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受打击。我的这本书对中国人来说就好像黑屋子里突然亮起了一盏灯,到处都被真相照得透亮。在北京的一场宴会上,周恩来总理曾公开对我讲:“你的书阐明了真相,对中国帮助很大”。

记者:你的《印度对华战争》1970年刚出来的时候,在印度并未受到欢迎。那么这一次你公开秘密报告,印度方面又有什么反应呢?

马克斯韦尔: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一旦公开了这份报告,我将不得不面对印度人的敌意。不过目前只有一位印度老朋友有这种反应,其余大多关注的都是报告的内容或其影响。

记者:你受到印度政府的指控了吗?无论怎么说,你毕竟泄露了印度的国家机密。

马克斯韦尔:截至目前还没有。其实《印度对华战争》1970年刚出版的时候,印度政府就曾指控我违反了印度的《国家保密法》。随后英国政府告诉我不要再去印度,以免遭到拘捕,此后我8年里都没有去过印度。后来印度总理莫拉尔吉·德赛(Morarji Desai)撤销了指控,我才得以再次踏上印度的土地。

记者:现在印度和中国似乎又开始谈起来了,你判断两国的边界问题还有可能解决吗?

马克斯韦尔:当然有这个可能,而且我觉得可能性在增大。我注意到两国近期的官方新闻稿里都提到了“一揽子协议”(package deal)这个词,这个词颇有魔力,往往意味着好兆头。中印边境争端的解决方案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只存在一个方案——印度很清楚所谓“麦克马洪线”并无法律依据,这个问题必须跟中国人重新谈。而中国也很愿意就西段边界进行谈判,中国很清楚在西段边界谈判时,印度不太可能坚持对阿克塞钦的主权,毕竟印度历史上就与那个地方没什么关系。整个谈判将花很长时间,不过印方在谈判开始前就应该清楚一点——宝贵的中印友谊将是谈判结出的果实,而这个果实也是前总理尼赫鲁先生曾经特别渴求的。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4年3月31日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2017年7月6日原文有部分改动)

附:关于《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的一些背景信息

1963年,印度陆军中将亨德森·布鲁克斯(Henderson Brooks)和印度军事学院院长普莱敏德拉·辛格·巴贾特(Premindra Singh Bhagat)准将联合撰写了《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The Henderson Brooks-Bhagat Report),这份陆军内部报告由战后接任印度陆军参谋长一职的乔杜里(Chaudhry)上将下令编写,目的在于评估自1962年10月20日中印开始交战到11月21日中国宣布单方面停火期间印军的战场表现。乔杜里选择了驻扎在贾朗达尔的第11军军长亨德森·布鲁克斯中将作为该报告的主要撰写人。报告于1963年4月完成并与乔杜里手中内容详尽的附录一道被转交给印度国防部。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印度在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并未从政治角度讨论那场战争,而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分析了印度在战场上失败的原因。印度当年希望中方能接受英国人划下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两国的正式边界,但中方拒绝接受“麦克马洪线”,认为那条线历史上从未发生过任何法律效力,是英国人阴谋的产物。尼赫鲁便实行了危险的“前进政策”,印度在“麦克马洪线”附近设立了独立岗哨,以强化印度的“领土主张”。印度的军事动作引发了中方愤怒并进行了反击,仓促应战的印度军队并未做好准备,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印军遭遇了大范围的溃败。取得胜利的中国军队随后撤出了所占领的土地,并将所缴获的武器装备交还给了印军。

1962年11月,西藏地方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擦拭一新、摆放整齐,准备交还给印度军队(资料图)

英国记者、研究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的权威战史专家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曾作为英国《泰晤士报》南亚通讯员被派往印度首都新德里,他亲历了印度对华战争的全过程。最初,他与其他西方新闻记者一样,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印度一边,认定中国是“侵略者”,并在报道中贯彻了这一立场;然而,随着对中印冲突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也逐渐看到了中国那一边的状况,这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对中国的偏见以及对战争起因真相认识的不足。1967年回到英国后,马克斯韦尔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开始研究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于1970年出版了在国际上享有权威地位的《印度对华战争》(India‘s China War)一书。该书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等人的高度评价,并对中美建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14年3月17日,内维尔·马克斯韦尔在互联网上公开了被印度政府列为“绝密”长达50年之久的《亨德森·布鲁克斯-巴贾特报告》。该报告被认为只存在两份,他在1970年出版的《印度对华战争》中曾大量引用该报告的内容。马克斯韦尔表示,他很早之前就看到了这份报告,并且一直在等待它的解密。他在接受中国《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请不要问我是如何获得这份报告的,今天印度政府依然未解密这份报告,但人们可以发现,报告内容已经成为我书中观点强有力的佐证”。

马克斯韦尔表示,最后之所以决定将这份报告上传互联网供公众阅读,是因为印度政府拒绝将其解密。马克斯韦尔说,他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他不愿给后人留下难题。该报告在互联网上出现之后引起下载狂潮,但人们在印度并未能下载到该报告,有猜测称印度在其国内网络上屏蔽了该报告的下载页面,对此印度官方没有给出任何解释。2014年3月下旬,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报》对内维尔·马克斯韦尔进行了专访,本文即为当时的采访记录。(来源:观察者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