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观察 > 正文

中印边境线边上的印度山地军 一支21世纪的二战军队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本周让世界关注的,可能是朝鲜与美国乃至俄罗斯在口头层面越说越热闹的“嘴仗”;而对于中国人而言,中印边境洞朗地区的部署、动向以及两国边境问题未来的走向才是最让人关心的话题。

21世纪火力与二战步兵的对峙

本周,有关印度军队在洞朗附近调兵遣将的“新闻”频频,而越境印军的数量规模一直处于一种“谜”的状态。先是有媒体传出报道,称印军部队已经赶走了边境村庄里的居民,又说印军第33军团的部队已经开始集结并增援边境,随后又有更加权威的印度媒体引用印度军方的消息对上述信息予以了否定;还有尼泊尔和不丹对于中印边境对峙的各种不同声音。

类似的新闻还有诸如印军第33军团已经动员了60%的部队,以及印军宣称没有在洞朗附近部署炮兵部队等等消息,如果再算上CNN等一些西方媒体在距边境十几公里的地方拍摄到的印军炮兵的调动,洞朗方向的印军一侧可谓是相当热闹。

CNN记者拍摄到的印军FH77B型155毫米榴弹炮行军车队,地点在乃堆拉山口以南数十公里

对于中国人而言,“军团”这个词汇上一次出现已经是红军时代了,之后出现的最为相似的一个词语可能是“兵团”。考虑到这种名称一般用于称呼军以上的大兵团单位,印军调动的消息着实引发了网络上不小的反应。不少不明就里的朋友就开始以此为由,嘲讽“中必输”或者某政府部门缺钙。

不过熟悉印军部署情况的朋友可能对这条消息“不为所动”,原因很简单,印度所谓的军团就是解放军以前的军,属于媒体在翻译上缺乏军事常识的失误。而这个33军团下辖的3个山地师,原本就驻扎在洞朗当面的锡金地区,既算不上是外来的“援军”增兵,也并非真的“数量庞大”。

说起中印边界东段地区,也就是印度东部司令部的印军部队,长期以来国内媒体的报道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不可小觑”,特别是印度每次在东部司令部扩充部队之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山地部队”的称号就会被中国媒体炒作一番,大有一种“三哥意欲何为”之感。不过如果详细了解印度军队山地部队的话,可能你对“意欲何为”的回答就会有点儿出人意料。

印军山地师本质上只是削减了重武器的普通步兵师,带有浓烈的地方守备部队色彩

33军组建于1962年,不过并没有参加后来中印之间的边境战争——更加老牌的第4军在战争中作为印度参战的主力部队被解放军教做人了。组建伊始,33军就负责锡金地区的防务,在印度政府连年扩军后,该军目前在编制上拥有了第17、20、27三个山地师,并在军下直属一个炮兵旅。按照部队员额来算,每个印军山地师规模都在15000人左右,因此33军总兵力大约在50000人左右。

这支部队是从锡金到西里古里走廊方向印军的主要兵力,东部司令部的另外两个山地军第3军和第4军都驻守在中印边境东段藏南方向的阿萨姆邦等地区。此外东部军区还直辖一个山地师作为预备,合计是10个山地师,总兵力超过15万人。

然而从军团和山地师的编制和装备看,这些山地部队的作战效能实在是令人担忧。由于东部地区地势较高,传统的装甲部队并不适合在这里进行突击和机动,因此金将军那句“未来战争是炮战”在这里就派上了用场。

然而,印军山地营(印军称之为“团”)因为基本是纯粹的步兵营,上级掌握的卡车主要用于弹药辎重以及指挥部门各类装备的运输,其步兵机动大多数时候还得靠走,携行火力也只有无后坐力炮和81毫米迫击炮以及更小的50毫米迫击炮;印军旅一级的火力支援单位则只有120毫米迫击炮。

即使印军师一级的炮兵,也仍然是120毫米迫击炮和105毫米榴弹炮并存,而且印军部队中有不少装备了几十年的IFG火炮,其性能和寿命都很糟糕,但是因为印军山地部队一直在扩军加上印度榴弹炮换代一直进展缓慢,这些装备也就留存了下来。

山地军炮旅虽然摆脱了120迫击炮,但是依然只有105毫米榴弹炮……只有极个别炮兵旅,才有营级的FH-77B型155毫米自走炮。此前CNN拍摄到所谓的洞朗方向印军火炮部队中,就有部分FH-77B,表明印军确实已经将这一方向上的最好的炮兵部队调往前线。

西线卡吉尔山脚下的印军FH77B榴弹炮,整个东线的FH77B数量极其稀少

这样一支大规模的步兵部队,其构成非常接近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还没有实现合成化的解放军陆军军,当然按照印军的正常训练水平看,其步兵部队的作战水平可能还要稍逊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