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兵器快讯 > 正文

我歼20鸭翼或致隐形性能不佳 超材料完美解决这该难题

长期以来,歼-20的隐形能力一直都是未解之谜,美国以及一些看低它的人士认为歼-20隐形性能不佳,其中一大“罪魁祸首”就是因为歼-20采用了鸭式布局,鸭翼真的会导致飞机隐形性能差,事实可能并非如此!6月21日,《中国航空报》刊登的《成都所劳动模范彭涛:铸敬业魂 追空天梦》一文,罕见披露了歼-20战斗机鸭翼设计的部分细节,这篇报道首度证实,歼-20的鸭翼在隐形方面是绝对过关的。

图片:歼-20的鸭翼面积不小,四周涂有锯齿状的吸波材料

这篇文章中提到了航空工业成都所(611所)彭涛率领团队提升军机鸭翼结构设计水平的攻关过程。内文提到:“从歼10系列飞机鸭翼结构完善的一笔一划,到带领团队在研制中创新性地实现了某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在鸭翼上的装机应用,彭涛始终坚守着那份对完美的执着,始终结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推动着鸭翼结构的设计进化。”这意味着,“某复合材料整体结构在鸭翼上的装机应用”很有可能是在歼-20上实现的。

图片:美国的两种五代机都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

这篇报道中指出:从2002年参与某项结构设计的预研工作到最终将其成功应用到飞机翼面结构上,彭涛用了整整8年时间。这段时间里,为了寻找最佳的材料组合,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构方案,为了确定最佳的电磁匹配参数,开展过多少轮方案优化迭代和试验工作,和小伙伴们一起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与心血,彭涛早已记不清了,但在听到经验证证明其结构能显著改善飞机性能那一刻,那份巨大的喜悦让彭涛“一辈子也忘不了”。

图片:歼-20目前已初步形成战斗力

从2002年开始攻关到2010年,恰好是歼-20首飞前夕,“为了确定最佳的电磁匹配参数”和“显著改善飞机性能”这两点结合来看,歼-20鸭翼的设计难点绝对不在于气动性能方面,而在于隐形性能,电磁匹配参数实际上很有可能就是“雷达反截面”(RCS)指标,而非电磁兼容性指标,原因在于歼-20的虽然传闻也有L波段机翼雷达,但是在主翼上,鸭翼电磁兼容性能的考虑可以少一些,而传统鸭翼在改变方向时,的确会导致战机正面方向RCS值增大,成都所在选择歼-20总体气动布局方面,不可能不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