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兵器快讯 > 正文

歼20再度亮相央视披露战术编号 对3代机优势有多大

近日,央视的节目再度披露了我国最先进战机歼-20战机演练的画面。显然,歼-20在军队中的使用已经日渐深入,很快就将(或许也已经)与其它现役战机在训练场上展开训练。

歼-20再度亮相央视,并且披露了战术编号。更大的尺度应该意味着,飞机在部队的使用程度已经很深入

届时在各种媒体上,我们必然会看到各种铺天盖地的歼-20打歼-10/11、苏-35个X0:1的“优异战绩”。过往在关于F-22、F-35的报道中,这几乎是必用的几句话。第五代战机凭借其在隐身、航电上的优势,对早前的飞机当然有极大的优势。但动不动就来个X0:1是否可信呢?今天,北国防务就来说说这事。

模拟空战结果并不一定是真理,首先要看的是假设条件。由于和平时期不会有足以构成统计资料的“实战经验”,所以演习中的模拟空战就很重要,也因此很多人是把模拟空战当成实战在分析。而实际上模拟空战有假设背景,也因此如果实战环境与模拟假设吻合,模拟结果就应该为真,反之则不然。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例如F-35与各种非隐身战机的模拟空战结果。大致会这么说,美击落15~20架敌机才会损失一架F-35,而且被击落的飞机大都不知道自己被发现,而且被击落时往往是在30千米以上。

F-35和F-22在公开报道中不杀对手个几十比一才是新闻

这样的结果就很直觉得被解读成:

〈1〉隐身战机对上非隐身战机拥有绝对先发现先发射的优势;

〈2〉以往认为要拖到近距离战斗来反隐身,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结论会是什么,大家都清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会被无限放大成隐身科技不可击败。

  先发现、先发射是美国研制五代机的一个基本思路

其实更仔细的看内容,会发现上述结果是对的,但是解读是有问题的。原因在于

〈1〉演习的设想是发射武器之后就获胜了,这样的话谁能先发现、先发射,谁就会赢。

〈2〉解读者的假定是,“非隐身战机要对抗隐身战机,必须拖到视距内”,然后由于绝大多数的情况中在30千米外就被发现而且发动攻击,而且被攻击就视同被击落,那么当然不可能拖到视距内。

因此这演习的结果完全足以支持美国“先进战斗机”(ATF)计划的想定,也就是先发现、先发射,就可以取得优势。

EA-18G“咆哮者”曾在演习中击败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