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兵器快讯 > 正文

美军为何不重启F22 无法装备歼20上的这个先进系统

  苏-27系列综合火控系统架构让人赞叹,但是器件技术水平较低

  EF-2000战斗机采用了凝视阵

 T-50仍旧比较传统机载前视红外系统设计,影响飞机隐身性能

中国相关单位从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机载红外探测系统,主要用于夜间歼击机拦截低空入侵目标,有关单位先后研制了用于歼-7战斗机上HGY-1、用于歼-6甲飞机上面的H2A型机载红外探测系统,不过这些系统大多采用点光源技术,灵敏度较低,抗干扰能力差,探测距离也不远,使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所以也没有大规模装备和普及。

进入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实力提高,中国有关单位开始研制更加先进机载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并且在90年代初在关键器件方面取得突破,研制成功线列器件阵,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机载前视红外成像系统,这个系统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面首次公开亮相,从航展资料来看,它采用了128线列器件阵,光机扫描加凝视探测体制,整个系统由红外光学系统、光机扫描装置、128元器件阵和冷却系统、信号处理器件组成,系统采用步进和凝视原理对飞机前的一个空域进行搜索。在控制系统作用下,按设计的轨迹对规定区域进行搜索。目标是入视野之后,系统可以自动捕获并且跟踪目标,它对于轻型战斗机尾追探测距离可以达到40公里,迎头也可以达到15公里左右,从这些指标来看,国产第一代机载红外成像系统要优于引进俄罗斯系统,当年中国引进苏-27战斗机,对飞机的综合火控系统架构赞不绝口,不过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苏-27上面的OEPS-27系统采用64元线列阵,性能要低于国产第一代机载红外成像系统,所以中国并没有引进OEPS-27,而是选择国产机载红外成像系统进行替代。

  歼-11BS可能换装了国产机载前视红外成像系统

 歼-10B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机载前视红外成像系统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相关单位攻克了大面积红外凝视阵技术,以第一代光机扫描器件相比,它实现了电子扫描,系统灵敏度更高,探测距离更远,由于去掉了扫描电机,系统体积和重量也更小,国外新一代战斗机如EF-2000、阵风等战斗机就配备这样的系统,中国空军三代半作战飞机如歼-10B、歼-10C和歼-16等也用新一代机载红外成像系统替代了第一代机载红外成像系统。

由于红外线波长短,难以穿透飞机蒙皮,所以机载前视红外传感器需要突露出机体之外才能探测目标,这对于三代及以前战斗机没有什么不便,但是对于四代战斗机来说却是一个大麻烦,因为四代战斗机要求机体光滑平顺,不能有太大鼓包或者突起,否则就会破坏飞机隐身性能,所以F-35战斗机将光学器件阵嵌在机体表面,但是这样探测范围受到限制,需要多个阵列才能全向覆盖,歼-20也采用这样分布式光学孔径,从各国隐身飞机来看,雷达隐身比较彻底,但是红外隐身处理就要浅的多,因此机载前视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在对抗隐身飞机方面具备自己的优势,对于F-35和歼-20来说,它们研制时间较迟,可以在设计之初就针对分布式光学孔径进行隐身设计,而F-22研制年代较早,现在要在机身上开孔,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成本和费用更高,这是美国空军放弃重启F-22重要原因。

  F-22因为设计年代较早,安装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比较困难

 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让歼-20对阵F-22占据一定的优势

因此歼-20就具备了有源相控阵、分布式光学孔径两种探测系统,具备复合探测能力,相比较之下F-22只配备了有源相控阵,在探测能力方面与歼-20存在差距。(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