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兵器快讯 > 正文

我军对歼11D仍有需求或不会下马 两年已造4架原型机

近期,互联网传来了一个“劲爆”的消息:中国空优战机歼-11的深度改进型——歼-11D战机项目已经停摆,取而代之的是已经停产了几年的歼-11B战机,这让自苏-35来华之后就显得有些尴尬的这款战机,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早前曝光的编号为D1101的歼-11D原型机  那么歼-11D项目是否真的停摆了呢?其实“迷彩派”认为,要想知道答案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中国是否需要这种战机。任何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发展都是围绕其军事战略而展开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从中国的国防战略我们可以看出,未来解放军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冲突和战争中夺取制空权,而夺取制空权的关键就是拥有性能优异的空优战机。

目前,解放军现役飞机里,可以称得上性能优异的空优战机有:歼-10AB、歼-11B、苏-35。

对于歼-10A/B来说,虽然其在多用途能力方面不断拓展,但受制于机体大小的限制,对抗日本自卫队和驻日美军三代三代半战机的重任显然不会落在它的头上,其在未来将会更多地扮演国土防空型战机的角色。它将与中国的歼-16苏-30等多用途战机一起,构成中国自己的具备多用途能力空优战机和多用途战机的组合。由于先天因素的制约,就算其有后续改进型如传说中的隐身版歼-10D,也很难满足中国空军对具备多用途能力重型空优战机的需求。

那么,是否如传闻的那样,未来中国有可能将宝押在大幅度升级歼-11B呢?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整个歼-11B的研发史。不难看出,中国在上个世纪90年研制歼-11B的目的是为了在接收四代机前拥有足够数量的重型空优战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该机的研发与生产,中国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现代化战机研发、生产、保障体系。更可贵的是歼-11B的研发锻炼了一直现代化战机的设计队伍,为后续的歼-15、歼-16,乃至后来的FC-31“鹘鹰”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可以看到,歼-11B的气动外形较进口的苏-27系列,并未进行重大的调整,一方面源于侧卫系列优秀的气动设计,另一方面则源于没有这样的必要。实际上,如果当时对歼-11B系列进行较大的气动和结构的改进,确实可以提高飞机的综合性能,但这将使得该机的设计、试飞时间大大延长,同时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工装设备的投入,综合收益太差。武器装备的综合费效比是看全寿命周期内的费用,包括研制、生产、使用以及维护组成,一旦对原始气动设计进行大幅度改进,那么解放军势必要按照新机型的结构、特性进行后勤准备,但这显然是划不来的。放在现在,道理依然。所以,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歼-11B的改进都将是有限的。

换装了“太行”发动机的歼-11B  有人认为,“歼-11D停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歼-20即将批产,而这将大大缓解中国的防空压力,将精力放在三代机的改进上不如放在对四代机的改进上。但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歼-20和FC-31鹘鹰目前都未成熟,即使成熟了,换装四代机的成本也是极为高昂。诚然,中国对歼-20需要的数量很大,但不是对现在处于A状态的歼-20。从飞机本身来说,歼-20的“心脏病”问题是个痛点。受制于发动机的因素,歼-20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能发挥出完整的战力。后续无论是涡扇-15B发动机还是F-117S发动机,势必都需要对后机身进行大幅度修改,而这意味着歼-20很可能在A状态的数量不会过多。我们还需要看到,那就是歼-20配套的武器弹药、支援保障、后期维护体系没有健全,掌握这些体系技能的人员都十分有限。远水难解近渴,同时,随着早期引进的苏-27和国产歼-11机体的老化,解放军对现代化战机已经产生了缺口。歼-11B和在日韩以及驻韩美军现有的防空能力大体与中国空优能力对等的情况下,F-22、F-35战机的加入便可严重改变实力的平衡。所以恰逢此时,中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苏-35战斗机,就是弥补歼-20的“远水难解近渴”。凭借其优秀的雪豹-E雷达以及已经成熟了矢量推进技术,苏-35为中国空军在接收具备完整作战能力的歼-20前,提供了一种较为合适的过度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