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日本野心勃勃搞国产大飞机,为什么还是凉了?

其三,日本国内市场有限。

即使研发出来了,MRJ还面临一个问题,卖给谁?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本国市场有限,只能靠出口。

出口意味着,要抢波音、空客的饭碗,这可是“虎口夺食”。

波音、空客可能会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给MRJ下绊子。

自MRJ项目启动以来,美国适航机构FAA采取各种手段,将MRJ卡在美国市场门外,大致也能看出美国的态度。

中国则不同。

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能够消化自己生产的大飞机。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大市场,能够成为与美欧航空公司博弈的筹码。

美欧航空公司想卡中国大飞机的脖子,得有放弃中国市场的决心。

再者,MRJ项目设计之初,想凭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后来居上。

但随着交付时间一推再推,MRJ项目难产之际,竞争对手巴航工业和庞巴迪已经推出新一代的支线客机产品。

此时,MRJ已无优势可言。

这么一看,MRJ项目成了“烫手的山芋”。

中国ARJ21项目,几乎与MRJ项目同时起步。

2003年11月,ARJ21项目完成预发展阶段评审,转入详细设计阶段。

2008年11月28日,ARJ21-700飞机101号机在上海成功首飞。

2015年11月29日,首架ARJ21支线客机正式进入市场运营。

此外,载客数达到ARJ21两倍以上,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C919,于2015年下线,2017年首飞,目前正在进行测试。

类似的项目,不同的命运。

背后有资金、技术、市场的因素,根本原因,还是国家意志上的差别。

只有强大的国家意志,才能将大飞机上升至国家战略,才能集全国之力,造出大国重器。

中国商飞总装厂房国旗两旁,分挂着四幅巨型红色标语,“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

国旗+标语,这是国家意志的最好体现,也是让中国大飞机起飞的动力之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