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中国和俄罗斯导弹技术的发展,美国也发现用于提供预警信息的DSP卫星对中俄高超音速导弹的探测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美国为了让卫星获得更大的视角从而达到用较少的卫星监视全球的要求,就采用了地球同步轨道和大椭圆轨道,而这些轨道都属于高轨道,距离地球较远,而高超音速导弹尾焰又相对较小并且速度非常快,DSP卫星距离又较远,所以对于这种高速的小目标探测能力明显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直接采用了相对简单粗暴的方法——增加部署低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的优势就是轨道高度相对较低,距离地球距离也相对较近,所以低轨道卫星拥有更好的探测能力和通讯能力。低轨道卫星往往用于地面高清成像、通讯和定位等用途,例如我国的吉林高分光学卫星就是低轨道卫星。正因为低轨道卫星成像精度高的特点,美国人才计划将低轨道卫星用于全球导弹防御预警,特别是针对中俄高超音速导弹这种高度小目标。
不过低轨道卫星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就是由于低轨道卫星的运行高度低、距离地球近,所以低轨道卫星受到的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就更大。卫星会随着速度的降低,轨道高度也会越来越低。这也就意味着相比高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寿命更短,作为预警侦察系统来说运行维护成本更高。
同时,由于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更低,所以低轨道卫星的侦察视角更小,如果想要具备全球实时监测的能力,就需要更多的卫星组网,而这无疑又会增加一笔庞大的费用。由于低轨道卫星轨道高度更低,它也更容易被反卫星武器击落,安全性也相对较低。用低轨道卫星监视高超音速导弹这种高速小目标,虽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预警探测方式,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如果美国完成低轨道反导探测卫星的部署,将会对我国的远程战略打击和战术打击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战术打击能力。由于前文分析的原因,采用低轨道卫星探测精度更高,对高速小型目标的探测能力也更好,这就意味着美国可以更早地发现导弹,也就能更加准确的计算弹道,增加准备时间,提以高拦截成功率。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低轨道卫星对美国反导系统作战能力的提升终究有限。虽然低轨道卫星完成部署后,美国反导预警体系就拥有更好的探测能力,但是从美国历次反导试验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负责中段的海基拦截系统,还是负责末段的萨德和爱国者,其拦截成功率都非常低。中俄的新型导弹不管是弹道导弹还是高超音速导弹,都具有极强的机动变轨能力,有的甚至采取随机机动的方式,其拦截难度也就进一步提高。
针对美国补充低轨道卫星作为反导预警体系的一部分,我们不需要过度的担心,只需要做一些加强的工作即可。例如加强保密工作防止泄密,导弹部队在机动时可采取伪装的方式,计算卫星过顶时间,在卫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侦察的时候进行机动,尽可能避免敌人对我国导弹的部署进行侦察。同时在对目标发动攻击时可以同时发射真假目标,提高美国拦截成本。如果到了作战时刻,我国目前也具备摧毁卫星的能力,所以必要时也可以使用武器将其击毁。
总的来看,虽然美国部署低轨道反导预警卫星,对我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有限,而部署低轨道反倒探测卫星对于美国来说无疑又会增加巨额开支。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美国部署低轨道卫星以应对我国高超音速导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高超音速导弹对美国的威胁。同时,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并未走弯路,高超音速导弹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条正确的技术路线。
—END—
2022-05-27 23:53:20
2022-05-28 00:07:17
2022-05-27 23:38:58
2022-05-27 23:33:49
2022-05-27 23:36:57
2022-05-27 23:55:17
2022-05-28 00:03:41
2022-05-28 00:00:00
2022-05-27 23:45:13
2022-05-27 17:29:59
2022-05-27 17:18:00
2022-05-27 17:26:44
2022-05-27 17:38:13
2022-05-27 17:33:22
2022-05-27 17:13:23
2022-05-27 17:35:59
2022-05-27 17:21:48
2022-05-27 17:19:25
2022-05-27 17:16:05
2022-05-26 23:02:52
2022-05-26 23:19:08
2022-05-26 23:24:25
2022-05-26 23:15:23
2022-05-26 23:11:20
2022-05-26 22: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