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尖端武器 > 正文

德州的电,美国的病,只有中国的药才能救!

政府在退位,私人主导的电力市场开始一系列并网和竞争。

早在电力网络建设之初,大公司利用规划输电线路的机会,对小公司进行并网。后者却不愿意放弃这块朝阳产业大肥肉,所以拖到一战才开始互联,签订了大量的多边和双边协议。

但是由于不同的电力公司输电电压的标准不同,并网就意味着要大量使用变压器来实现不同电压等级的连接,可靠性就降低了。

1965 年,美国东北部发生大停电事故,北美电力可靠性协会(简称 NERC)及其区域协会顺势诞生,推动全美国电网的稳定可靠运行。

但NERC也没法改变各自为战的格局。实际上,美国政府为了鼓励能源技术发展,反而一直鼓励私人资本加入对电力的供应,进一步加剧了产权的分散,私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结果是,2003 年的美国东北部大停电就跨越了 5 个独立系统运营商区域(中西部 ISO、PJM、纽约 ISO、新英格兰ISO 及加拿大安大略的独立电力市场运营商),还有从密歇根到新泽西的多个独立控制地区,持续了14天才完全恢复。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十次停电,反而呈现出“年代越近越严重”的离谱趋势。十次中,2000年后就发生了八次,这还没算上现在正在发生的德州大停电事件。

也许有人说,电网越建越大,当然损失也更大。但这话对中国适用,美国却不是。

因为美国电网经过百年发展,1950年代就基本定型了,70年代后的建设投资就已经陷入停滞状态,70%的输电线路、变压器运行超过了25年(截至2012年),五百多家电网企业、9000多家发电站,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实在难以协调调度运行。

所以受制于“散装电网”的,绝不仅是德州一家,整个美国的电力系统都是分散个体的集合体而已。一旦遭遇突发电力供求失配,搁在哪个州都要出事,只是这次德州赶上了。

此外,市场利润的下滑,各州相互扯皮,动辄十年的项目审批建设时间,严重拖累了电网维护建设。美国电网投资规模甚至一度逐年下滑,2005年才恢复1970年代的水平,完全跟不上用电量每年3%、4%的增长。

因此,在极端天气等高峰用电情况下出现“供电不足”,在美国本来就是久已存在并且还在逐渐上升的隐患。

可以说,美国近二十年停电事故越来越严重,看似天灾,实际是私人资本在供电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上开倒车的结果。

2012年,在桑迪飓风席卷美国东海岸的时候,美国前能源部长比尔·理查森就撰文,痛斥美国作为堂堂经济最强国家,居然只有“第三世界”级别的电网结构。他认为早在2003年,美国就应该反思如何建立一个应对极端气候的强大电力系统了。

一年一年又一年,如今已经17年了,美国没有半点长进。

这次遭灾的德州是美国能源产量最大的州,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州之一,本来应该没有电力缺欠之虞,却也呈现出了“第三世界”的水平。更讽刺的是,极寒天气导致停电这件事在德州并非第一次发生,1989年就发生过,然后是2011年,再到今天。

每一次,都有人提前告知德州的电力公司极寒天气要来临,电力设备要准备防冻过冬措施,结果,还是那句熟悉的台词:要钱!

只为逐利而生的私人电力公司,当然不会为十几年一次的极端气候而多花钱升级电网设备,准备什么“万全之策”,更不会主动并入其他地区的电网,丢掉自己盘子里独享的大肥肉。

高峰电价临时暴涨虽然千夫所指,但钱是实实在在进了腰包,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