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日本政局发生巨变的时候,笔者总会想到1990年选举时,在野的社会党获得大胜,虽然未能取得政权,但距离政权仅有一步之遥。社会党党首土井多贺子在选举结束时,情不自禁地说:
“山动了!”
在一个巨大变化即将到来的时候,日本社会总会地动山摇。
当在日本宪政史上创造了两次做首相执政时间最长、首相连续在任时间最长的纪录后,安倍晋三兴高采烈地以“肚子疼”为名,再度辞去首相。尽管接班的菅义伟首相逢人必说要继承安倍路线,但这8年以保守、右倾为主要特点的日本政治毕竟走到了尽头。
2020年9月16日,在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会上,时任首相的安倍晋三与已出任自民党总裁的菅义伟(资料图/日媒)
厌韩、厌华、反左翼
安倍执政期间,日本右翼的运动以“厌韩”、“厌华”、“反左翼·反自由派”为重要内容。
这些年,笔者多次去东京新宿区大久保街道,在满目朝鲜文字、半岛产品的街头,看到半岛文化以一种新的物质文明的形式,浸润到了日本社会。广播电视中的韩流,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社会,不论用多么大的精力去宣传朝鲜对日本市民的绑架问题,半岛文化以一种亚文化的形态,能一直不断地扩大其势力范围。阻挡这种文化的传播,右翼必然要到大久保街道上向半岛文化宣战,用恶骂的方式发表演说。
新宿区等地方行政机关,通过立法的方式,禁止恶骂式的游行示威,这两年恶骂现象少了很多。在恶骂及厌韩口号之外,右翼拿不出新的厌韩内容来引人耳目,现在厌韩更多地转到由主流媒体对韩国进行负面报道,而右翼组织的厌韩活动渐渐失去了民众的关心。
整个半岛的经济及文化实力,对于今天的日本已经不占优势地位。右翼的另一个运动内容无非是“厌华”。2010年以后,中日关系的倒退与右翼的“努力”分不开。
这里也有一个悖论。2010年中日GDP规模大致相当(中国6万亿美元,日本5.7万亿美元),但到了2020年中国已是日本的3倍(中国15.2万亿美元,日本4.9万亿美元)。中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停滞,让右翼有了国内的基础,但行动本身变得愈发的苍白。
资料图:日本统计网站“世界経済のタネ帳”
在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安全保障等方面,日本与韩国立场相同,但右翼却要炒作厌韩;在经济方面,日本不可能脱离与中国的关系,但在意识形态上一定要搞与中国对立的厌华。日本的厌韩及厌华,与日本国家前途是一组严重对立的矛盾,其本身不具有可持续性。
在极度厌韩及厌华的国家里,外交政策将动摇不定,不可能永久地厌韩厌华,同时又不能摈弃以邻为壑的右翼思潮,脱欧(美)入亚,成为东亚的一员。外交、对外政策的摇摆不定,让日本白白放弃了本来能够享受到的东亚市场机会,日本经济本身从“失落的十年”,走向“失落的二十年”后,深陷“失落的三十年”。
2021-02-26 20:07:32
2021-02-26 20:06:17
2021-02-26 20:06:51
2021-02-25 19:51:38
2021-02-25 19:52:47
2021-02-25 19:53:46
2021-02-25 19:53:15
2021-02-24 20:43:42
2021-02-24 20:44:13
2021-02-24 20:43:12
2021-02-24 20:42:46
2021-02-23 22:34:28
2021-02-23 22:34:01
2021-02-23 22:35:47
2021-02-23 22:34:53
2021-02-22 19:16:25
2021-02-22 19:15:23
2021-02-22 19:15:49
2021-02-21 19:13:12
2021-02-21 19:11:34
2021-02-21 19:11:02
2021-02-21 19:10:33
2021-02-20 21:11:35
2021-02-20 21:10:54
2021-02-20 2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