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歼20是否适合新航母?世界上不可能十全十美了

第三,歼-20的气动优化区间主要在超声速方面

既然鸭翼在短距起降能力上作用有限,有人就会说,歼-20还有边条翼这个涡升力利器可以使用啊。没错,歼-20开创了气动设计的先河,将鸭翼和边条翼整合,可以将机头涡、进气道唇口涡、鸭翼涡、边条涡和前缘襟翼涡整合成一个超强的增升涡系,这其中边条实际上发挥了最大的作用,正是这个小边条将本来到主翼上方减弱的鸭翼涡再度加强,形成有利耦合,达成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前无古人的创举,但是大家还是忽略了条件,这个增升系统需要在中等亚音速(大致在0.3-0.65Ma左右 )大迎角条件下发才能挥最大作用,低速(0.25Ma以下)小迎角(小于10度)的效率依旧比不过大幅度改变翼型弯曲度的前后缘襟翼组合。

最后是机翼的设计和面积方面。歼-20注重的是超音速性能,同时很好地兼顾亚跨音速段的机动能力,所以我们也看到歼-20的鸭翼距离主翼的距离超过阵风、歼-10和鹰狮,就是为了方便超音速段的配平,大幅度提升超音速状态的操控性,降低超音速配平阻力。但是相比台风的鸭翼位置,歼-20的鸭翼还是要靠后一些,一方面为了亚音速段的拉涡耦合增升,另一方面也因为鸭翼面积更大,需要靠后布置,让鸭翼在机头激波的内侧来减小超音速波阻。从歼-20的主翼翼型来看,由于超音速巡航是其设计的目标,为了减小波阻,机翼很薄,同时也为了减小波阻和浸润面积,翼面积和翼展同F-22和苏-57比也并不大,由升力体船型机身贡献额外的升力,这完全符合歼-20的设计取向。若放大机翼面积,确实可以减小迎角,降低着舰速度,但是增大了浸润面积提升了摩擦阻力,进一步破坏面积率增大波阻,这都是与歼-20追求超音速性能的设计取向背道而驰。

萨博-37“雷”作为静稳定设计的战斗机,其经验,不能在现代舰载机上照搬

综上所述,歼-20在着舰的超低速区域是缺乏高效率增升手段的。

结语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十全十美的事物,歼-20追求高速能力,低速状态就必然会有所损失,采用鸭式布局,那么常规布局的甜头就可能尝不到。当然,歼-20是否上舰,还必须综合考虑其全动垂尾增益或者是否加装增升襟翼(分段式襟翼)等措施。以上所说仅从当前气动角度考虑,谨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