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中国在崛起打破美国商业航天的垄断 中国来了

总体而言,美国新生代私营航天企业给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欧洲在商业航天市场占据的优势地位被严重削弱。与“猎鹰”等火箭相比,欧洲“阿丽亚娜”火箭成本显得十分高昂。

除了发射卫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商业公司还计划开启太空旅游项目,帮助人们上太空甚至绕月飞行。不过,“票价”不菲,已公开的价格每人少则几十万美元,多则几千万美元。目前,这些项目大多处于飞行器设计、建造或试飞阶段。

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商业航天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摩根士丹利去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曾预测,2019年,在航天领域,产业、技术和资本筹集都将开始加速。到2040年,太空产业的经济规模将从目前的近4000亿美元提高到1.1万亿美元。

中国民营航天起步较晚。不过,近几年在开放政策的鼓舞下,一大批民营航天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到2018年底,我国内地注册的民营航天企业已过百家,不仅数量多,业务类型也是百花齐放。

专家指出,中国商业航天力量正在崛起,“散、弱、小”的发展态势已开始改变。

与国家任务不同的是,在资本热潮加持下,中国民营火箭公司诞生仅数年内就开始面临入轨考验,也经历过发射失败,但舆论都比较宽容,对其持鼓励态度。

其实,那些功成名就的航天巨头们同样经历过重大挫折以及艰难的瓶颈期,即便现在被视为业内标杆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早期阶段也曾差点破产。

应该认识到,作为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商业航天不会因一两次成功而突飞猛进,也不会因某一次意外而踟蹰不前。毕竟,对人类而言,只有走出舒适区,大胆探索未知,才能拓展疆域、拥抱未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