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防务新观察 > 正文

中国歼20顶级隐身材料揭秘 由海归加民企研制

美国杜克大学DavidSmith博士领导的团队在2006年发展的隐形装置,利用特殊结构的超材料可以让特定频率微波穿越该装置而不被其中的物体所反射。该团队的成员刘若鹏回国成立深圳光启企业

在雷达隐身的设计理论中,最有名的话就是洛·马工程师所说的: “形状、形状、形状与材料”,意即先设计出能避免雷达波反射回天线的外型,因此孙聪在节目中也是从隐身外型的平行角度原则开始介绍起。然而,飞机无法设计成完美的隐身外型,势必会留下一些 “隐身缺口”,这时就需要特殊材料消除回波,使雷达隐身达到近乎完美的水平。

常见的隐身材料是能够吸收雷达波,转换成热能的材料,因此又称为 “吸波材料”。早期的吸波材料是利用介电材料掺杂适当电容与磁导特性的颗粒来吸收能量,例如荷兰科学家在1936年提出用高电容性的氧化钛作为介质,掺杂石墨颗粒来吸收能量。德国在二战主要使用两种吸波材料:Wesch是在橡胶中掺杂碳氧化铁粉,厚度仅7.62mm,但只能对抗3GHz的盟军反潜雷达;Jaumann则是多层塑料与电容介质堆栈而成,厚度高达76mm,但能将2-15GHz雷达波的反射都降低为1/100。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