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轰激波风洞是在1957年提出的,我国的研究也相对较早。1981年,我国建造了一个长13.3米的爆轰驱动激波管,并在两年后投入使用。后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氢氧爆轰风洞,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爆轰激波风洞有两种,包括:一种是反向爆轰风洞,优点是实验时间长,但焓值相对较低;另一种是正向爆轰风洞,可以获得高焓值,但试验时间短。
我国的激波风洞专家姜宗林通过长期潜心研究,最终使这一对矛盾得到很好的解决。其方法是基于激波非定常反射原理,提出了一种拥有附加扩容腔的新型正向爆轰驱动器,即FDC驱动器。这种新型爆轰风洞的工作原理是,借助爆轰波在扩容腔内的反射,形成一个上行激波和一个下行激波。其中上行激波可显著提高被稀疏波降低的爆轰后的流场压力,而下行激波则依靠特殊设计的扩容腔弱化,避免了过驱爆轰波的形成。2003年左右,这种思路被应用到JF10激波风洞上,通且通过实验证明是可行的。
2024-11-22 11:30:53
2024-11-22 18:48:07
2024-11-22 13:26:55
2024-11-22 18:50:20
2024-11-22 18:57:53
2024-11-22 18:53:18
2024-11-22 18:55:31
2024-11-22 11:03:48
2024-11-22 12:05:27
2024-11-22 11:59:52
2024-11-22 11:13:58
2024-11-22 11:01:27
2024-11-22 11:51:17
2024-11-22 12:37:30
2024-11-22 13:23:50
2024-11-21 23:44:05
2024-11-21 13:39:38
2024-11-21 23:34:57
2024-11-21 23:40:44
2024-11-21 23:37:02
2024-11-21 23:49:07
2024-11-21 10:45:37
2024-11-21 10:48:38
2024-11-21 13:01:00
2024-11-21 13:29:28